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8-23页 |
2.1 FA 的功能 | 第18页 |
2.2 VB_(12)的生化特征和功能 | 第18-19页 |
2.3 FA、VB_(12)与肿瘤的相关性 | 第19-21页 |
2.3.1 FA、VB_(12)与胃癌 | 第19-20页 |
2.3.2 FA、VB_(12)与非小细胞型肺癌 | 第20页 |
2.3.3 FA、VB_(12)与肝癌 | 第20页 |
2.3.4 FA、VB_(12)与结直肠癌 | 第20-21页 |
2.3.5 FA、VB_(12)与乳腺癌 | 第21页 |
2.4 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21-23页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3.1 材料 | 第23-24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1.2 标本来源 | 第23-24页 |
3.2 实验用品 | 第24-25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3.3 血清 FA、VB_(12)及 HCY检测方法 | 第25-29页 |
3.3.1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FA | 第25-27页 |
3.3.2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VB_(12) | 第27-28页 |
3.3.3 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 Hcy | 第28-29页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1-36页 |
4.1 乳腺癌组、乳腺增生组及对照组年龄构成比较 | 第31页 |
4.2 乳腺癌组、乳腺增生组及对照组血清 FA、VB_(12)和 HCY水平 | 第31-32页 |
4.2.1 各组血清 FA 比较 | 第31页 |
4.2.2 各组血清 Hcy 比较 | 第31-32页 |
4.2.3 各组血清 VB_(12)比较 | 第32页 |
4.3 血清 FA、VB_(12)及 HCY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4.4 血清 FA、VB_(12)、HCY水平的二分位分布比较 | 第33-36页 |
4.4.1 血清 FA 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 第34页 |
4.4.2 血清 VB_(12)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 第34-35页 |
4.4.3 血清 Hcy 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6-41页 |
5.1 FA 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5.2 VB_(12)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5.3 HCY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 第38-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