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本文使用的英文缩写与中英文对照表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2 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7-24页 |
1.3 研究的困难和挑战 | 第24-26页 |
1.4 论文课题来源与内容安排 | 第26-28页 |
2 光度立体视觉算法原理及重建系统 | 第28-54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光度立体视觉算法原理 | 第29-35页 |
2.3 基于PS算法的重建系统 | 第35-41页 |
2.4 三维重建系统标定 | 第41-51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2.6 小结 | 第53-54页 |
3 基于光源特性的双朗伯光照模型 | 第54-71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辐射度和光度学基础 | 第55-57页 |
3.3 理想光照模型 | 第57-61页 |
3.4 基于光源特性的双朗伯光照模型 | 第61-66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66-70页 |
3.6 小结 | 第70-71页 |
4 基于理想光源假设的光源信息标定 | 第71-93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光源标定算法综述 | 第72-73页 |
4.3 无穷远点光源标定算法 | 第73-75页 |
4.4 近场光源标定算法 | 第75-87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87-92页 |
4.6 小结 | 第92-93页 |
5 基于光源特性的光源信息标定 | 第93-123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基于光源特性的标定算法 | 第93-110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110-121页 |
5.4 小结 | 第121-123页 |
6 基于近点光源的光源强度校正算法 | 第123-134页 |
6.1 引言 | 第123-124页 |
6.2 光源强度校正算法 | 第124-128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128-133页 |
6.4 小结 | 第133-134页 |
7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34-13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34-13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0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50-151页 |
附录2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之间的关系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