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追究垄断行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 | 第14-24页 |
(一) 垄断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17-18页 |
1. 垄断行为损害自由竞争机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17页 |
2. 垄断行为侵害竞争对手的经营自由和消费者的消费自由 | 第17-18页 |
3. 垄断行为危害民主政治和社会稳定 | 第18页 |
(二) 对于严重垄断行为,刑罚具有不可避免性 | 第18-20页 |
(三) 反垄断法中设置刑事责任制度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和发展的趋势 | 第20-21页 |
(四) 在《反垄断法》中规定刑事责任符合我国经济立法的习惯 | 第21-22页 |
(五) 对垄断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是保护我国民族企业,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 | 第22-24页 |
二、垄断行为入罪的范围 | 第24-34页 |
(一) 垄断协议 | 第24-27页 |
(二)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第27-29页 |
(三) 违法的经营者集中 | 第29-30页 |
(四) 行政垄断 | 第30-34页 |
三、垄断罪的构成要件 | 第34-38页 |
(一) 主体 | 第34-36页 |
1. 企业 | 第34页 |
2. 自然人 | 第34-35页 |
3. 其他组织 | 第35-36页 |
(二) 客体 | 第36页 |
(三) 主观方面 | 第36-37页 |
(四) 客观方面 | 第37-38页 |
四、刑罚种类 | 第38-41页 |
(一) 罚金 | 第38-39页 |
1. 关于罚金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2. 关于单罚制还是双罚制的问题 | 第39页 |
(二) 自由刑 | 第39-41页 |
五、垄断犯罪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 | 第41-43页 |
1. 附属模式 | 第41页 |
2. 法典模式 | 第41页 |
3. 准用模式 | 第41-43页 |
六、构建刑事宽恕政策 | 第43-47页 |
(一) 宽恕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 第43-44页 |
(二) 国外实行宽恕制度的简要情况 | 第44-45页 |
1. 美国 | 第44页 |
2. 加拿大 | 第44页 |
3. 韩国 | 第44-45页 |
(三) 我国反垄断法引入刑事宽恕政策的建议 | 第45-47页 |
七、反垄断案件的启动机制 | 第47-49页 |
(一) 国外反垄断案件的启动机制 | 第47-48页 |
(二) 我国反垄断案件启动机制的建议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