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研究--基于管理移植和文化嵌入
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8-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1.2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1.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22-23页 |
1.2.2 公司治理 | 第23-24页 |
1.2.3 管理移植 | 第24-25页 |
1.2.4 文化嵌入 | 第25-26页 |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26-28页 |
1.3.1 研究路径 | 第26-2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5 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0-50页 |
2.1 组织研究 | 第30-34页 |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 | 第34-38页 |
2.3 公司治理研究 | 第38-39页 |
2.4 管理移植研究 | 第39-41页 |
2.5 文化嵌入研究 | 第41-47页 |
2.6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研究 | 第47-50页 |
3 合作社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 第50-71页 |
3.1 合作社治理现状 | 第50-56页 |
3.1.1 合作社负责人访谈 | 第51-52页 |
3.1.2 典型合作社调研 | 第52-56页 |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 第56-59页 |
3.2.1 在采购环节的优势 | 第57-58页 |
3.2.2 在生产环节的优势 | 第58-59页 |
3.2.3 在销售环节的优势 | 第59页 |
3.3 合作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9-71页 |
3.3.1 源于成员的问题 | 第60-66页 |
3.3.2 源于合作社的问题 | 第66-71页 |
4 管理移植强化合作社正式治理 | 第71-92页 |
4.1 治理的主体和要求 | 第71-75页 |
4.2 公司与合作社治理的异同 | 第75-79页 |
4.2.1 公司与合作社治理的共同之处 | 第76页 |
4.2.2 公司与合作社治理的不同之处 | 第76-78页 |
4.2.3 合作社治理的特殊性 | 第78-79页 |
4.3 以共主体促进管理移植 | 第79-85页 |
4.3.1 共主体基本模型 | 第79-81页 |
4.3.2 以正式治理平衡利益 | 第81-85页 |
4.4 合作社治理的重点内容 | 第85-89页 |
4.5 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正式治理 | 第89-92页 |
5 文化嵌入促进合作社非正式治理 | 第92-115页 |
5.1 文化嵌入的内容 | 第93-94页 |
5.1.1 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 | 第93页 |
5.1.2 政府部门的行政文化 | 第93-94页 |
5.1.3 市场经济的契约文化 | 第94页 |
5.2 有序治理 | 第94-97页 |
5.2.1 单一的乡土文化 | 第94-95页 |
5.2.2 行政文化与乡土文化组合 | 第95-96页 |
5.2.3 三种文化共同发挥作用 | 第96-97页 |
5.3 融合治理 | 第97-104页 |
5.3.1 嵌入乡土文化微观调整 | 第98-100页 |
5.3.2 ‘嵌入行政文化宏观引导 | 第100-102页 |
5.3.3 嵌入契约文化遵循规律 | 第102-104页 |
5.4 文化嵌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04-106页 |
5.5 文化嵌入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 第106-115页 |
6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效果评价 | 第115-137页 |
6.1 以柔性管理协调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 | 第115-117页 |
6.2 合作社治理评价指标 | 第117-123页 |
6.3 治理效果评价的关键环节 | 第123-131页 |
6.4 合作社治理的理想状态 | 第131-13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2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7-138页 |
7.2 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7.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7.3.1 研究局限性 | 第139-140页 |
7.3.2 研究展望 | 第140-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
附录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8页 |
后记 | 第158-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