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闭空间低浓度NO_x光催化—吸附脱除工艺研究
| 致谢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7-19页 |
| 1.1 立题背景 | 第17页 |
| 1.2 立题依据 | 第17-18页 |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1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9-38页 |
| 2.1 半封闭空间污染现状 | 第19-20页 |
| 2.2 半封闭空间空气净化技术 | 第20-27页 |
| 2.2.1 通风技术 | 第21页 |
| 2.2.2 除尘技术 | 第21-22页 |
| 2.2.3 吸附法、吸收法 | 第22-25页 |
| 2.2.4 土壤净化法 | 第25-26页 |
| 2.2.5 光催化法 | 第26-27页 |
| 2.3 低浓度NO_x光催化剂制备研究 | 第27-30页 |
| 2.3.1 水热法 | 第27-28页 |
| 2.3.2 溶胶-凝胶法 | 第28-29页 |
| 2.3.3 其他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 2.4 催化剂金属和非金属掺杂改性研究 | 第30-31页 |
| 2.5 低浓度NO_x光催化剂应用实验研究 | 第31-34页 |
| 2.6 光催化法工程应用研究 | 第34-36页 |
| 2.7 小结与展望 | 第36-38页 |
| 3 实验研究 | 第38-45页 |
| 3.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 3.2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39-45页 |
| 3.2.1 吸附实验装置 | 第39-40页 |
| 3.2.2 光催化氧化NO活性实验装置 | 第40-42页 |
| 3.2.3 100m~3/h模拟实验装置 | 第42-43页 |
| 3.2.4 催化剂制备 | 第43-44页 |
| 3.2.5 催化剂表征 | 第44-45页 |
| 4 催化剂载体选择及吸附材料改性研究 | 第45-53页 |
| 4.1 载体选择 | 第45-47页 |
| 4.2 吸附材料选择 | 第47-52页 |
| 4.2.1 活性炭吸附NO_x的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 4.2.2 改性活性炭NO_2吸附能力研究 | 第49-5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制备与工艺参数研究 | 第53-62页 |
| 5.1 催化剂制备、负载方法研究 | 第53-55页 |
| 5.2 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3 湿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5.4 O_2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 5.5 NO初始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 5.6 停留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贵金属Pt、Pd改性的负载型催化剂研究 | 第62-69页 |
| 6.1 Pt、Pd掺杂催化剂研究 | 第62-64页 |
| 6.2 Pd掺杂浓度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64-65页 |
| 6.3 催化剂SEM图 | 第65页 |
| 6.4 载体碱改性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 6.5 光催化氧化-吸附工艺对NO的去除效果 | 第66-67页 |
| 6.6 催化剂寿命测试 | 第67页 |
| 6.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7 工业小试及多污染同时降解研究 | 第69-78页 |
| 7.1 模拟尾气实验装置运行研究 | 第69-71页 |
| 7.2 多污染物同时处理效果研究 | 第71-73页 |
| 7.3 停留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 7.4 光照强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 7.5 催化剂再生 | 第75-77页 |
| 7.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8 半封闭空间脱硝工艺设计和经济性分析 | 第78-84页 |
| 8.1 喷涂式光催化工艺 | 第78-80页 |
| 8.2 悬挂式光催化-吸附工艺 | 第80-81页 |
| 8.3 工艺对比 | 第81-82页 |
| 8.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9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9.1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 9.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个人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