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氮配体构筑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第1章 绪论第8-60页
    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第10-18页
    1.3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拓扑结构第18-23页
    1.4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气体吸附与分离上的应用第23-45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主要成果第45-47页
    1.6 本论文所使用的试剂及表征方法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60页
第2章 设计合成星形六羧酸富氮配体组装双功能位点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60-91页
    2.1 引言第60-61页
    2.2 实验部分第61-66页
        2.2.1 配体 H6TDPAH 的合成第61-62页
        2.2.2 晶体的合成第62-63页
        2.2.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63-64页
        2.2.4 吸附曲线的拟合及吸附焓的计算方法第64页
        2.2.5 亨利定律选择性和 IAST 选择性的计算方法第64-65页
        2.2.6 理论计算第65-6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86页
        2.3.1 化合物结构描述第66-67页
        2.3.2 粉末 X-射线衍射,热重与红外分析第67-68页
        2.3.3 低压气体吸附表征及吸附焓计算第68-75页
        2.3.4 高压气体吸附表征第75-77页
        2.3.5 选择性计算第77-84页
        2.3.6 气体吸附位点理论模拟第84-86页
    2.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第3章 具有 rht 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Cu-TDPAT 的气体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第91-110页
    3.1 引言第91-92页
    3.2 实验部分第92-94页
        3.2.1 配体 H6TDPAT 的合成第92-93页
        3.2.2 晶体的合成第93页
        3.2.3 吸附曲线的拟合及吸附焓的计算方法第93页
        3.2.4 亨利定律选择性和 IAST 选择性的计算方法第93-94页
        3.2.5 理论计算第94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4-105页
        3.3.1 化合物结构描述第94-95页
        3.3.2 粉末 XRD 分析第95-96页
        3.3.3 气体吸附能力测试及吸附焓计算第96-99页
        3.3.4 选择性计算第99-104页
        3.3.5 气体吸附位点理论模拟第104-105页
        3.3.6 吸附床穿透实验第105页
    3.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4章 基于半刚性V-型配体构筑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10-127页
    4.1 引言第110-111页
    4.2 实验部分第111-114页
        4.2.1 配体 H2atpia 的合成第111-112页
        4.2.2 晶体的合成第112-113页
        4.2.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113-11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4-124页
        4.3.1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第114-120页
        4.3.2 金属离子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第120-121页
        4.3.3 粉末 X-射线衍射与热重分析第121-122页
        4.3.4 N2吸附测试第122页
        4.3.5 荧光性质研究第122-123页
        4.3.6 磁性分析第123-124页
    4.4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7页
第5章 利用富氮配体在自组装过程中的原位反应合成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27-137页
    5.1 引言第127-128页
    5.2 实验部分第128-130页
        5.2.1 金属源 Cd(SPh)2的合成第128页
        5.2.2 晶体的合成第128-129页
        5.2.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129-13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0-135页
        5.3.1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第130-133页
        5.3.2 粉末 XRD 分析第133页
        5.3.3 热重分析第133-134页
        5.3.4 二氧化碳与氮气吸附性能表征第134-135页
    5.4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7-139页
作者简历第13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中文摘要第143-145页
ABSTRACT第145-147页
附录第148-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色氨酸对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鸭油的营养价值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