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高速电主轴的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第11-13页 |
1.2.1 高速电主轴的国外发展及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高速电主轴的国内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3 高速电主轴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高速电主轴静动态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高速电主轴热态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高速电主轴结构的设计及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6-26页 |
2.1 高速电主轴的基本结构 | 第16页 |
2.2 高速电主轴的结构设计 | 第16-22页 |
2.2.1 电主轴总体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2.2.2 主轴电机的选择 | 第17-19页 |
2.2.3 主轴轴承的选择 | 第19-21页 |
2.2.4 主轴单元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21-22页 |
2.3 高速电主轴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2-25页 |
2.3.1 高速电主轴主要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3.2 高速电主轴装配体的建立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静态性能的分析及其结构优化设计 | 第26-39页 |
3.1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的静态性能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3.2 高速、高精度主轴系统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27-34页 |
3.2.1 高速、高精度主轴系统静力分析的模型简化及建模 | 第27-29页 |
3.2.2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静态载荷的计算 | 第29-31页 |
3.2.3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静力分析的加载、约束及求解 | 第31-34页 |
3.3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电主轴结构优化设计 | 第34-38页 |
3.3.1 结构优化的具体内容和优化设计 | 第34页 |
3.3.2 ANSYS Workbench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3.3.3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结构优化设计的具体步骤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动力学性能分析概述 | 第39-47页 |
4.1 模态分析简介 | 第39页 |
4.2 模态分析矩阵的描述 | 第39-41页 |
4.3 模态分析的建模、加载以及求解 | 第41-44页 |
4.4 谐波响应分析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热态性能的分析 | 第47-64页 |
5.1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的热源分析和计算 | 第47-51页 |
5.1.1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电机的发热分析与计算 | 第47-49页 |
5.1.2 高速电主轴轴承的发热分析与计算 | 第49-50页 |
5.1.3 高速电主轴的热载荷热生成率的计算 | 第50-51页 |
5.2 高速电主轴热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1-56页 |
5.2.1 电机定子与定子冷却液之间的对流换热 | 第52页 |
5.2.2 电机转子端部与空气间的传热 | 第52-53页 |
5.2.3 高速电主轴系统外壳面与外界空气的对流换热 | 第53页 |
5.2.4 高速电主轴系统运动外表面与外界空气的对流换热 | 第53-54页 |
5.2.5 高速电主轴内部与空气的对流换热 | 第54页 |
5.2.6 轴承与油-气润滑系统的对流换热 | 第54-55页 |
5.2.7 定转子气隙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 第55-56页 |
5.3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的稳态热分析 | 第56-62页 |
5.3.1 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热分析模型的简化及有限元建模 | 第56-58页 |
5.3.2 施加高速电主轴热分析的热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58-59页 |
5.3.3 求解并分析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稳态热分析的后处理结果 | 第59-61页 |
5.3.4 稳态温度结果的分析 | 第61-62页 |
5.4 改善高速、高精度电主轴热态性能的主要措施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