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9-11页
1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概述第11-15页
    1.1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第11-12页
        1.1.1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概念第11页
        1.1.2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2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2-15页
        1.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2-13页
        1.2.2 寻租理论第13-15页
2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域外经验考察第15-23页
    2.1 美国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第15-18页
        2.1.1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立法第15-16页
        2.1.2 美国的政府采购监督主体第16-17页
        2.1.3 美国的政府采购监督对象第17-18页
        2.1.4 美国政府采购的监督内容第18页
    2.2 我国台湾地区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第18-21页
        2.2.1 台湾地区政府采购监督相关立法第18-19页
        2.2.2 台湾地区政府采购的监督主体第19-20页
        2.2.3 台湾地区政府采购的监督对象第20页
        2.2.4 台湾地区的政府采购监督内容第20-21页
    2.3 域外政府采购法律监督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21-23页
        2.3.1 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完善且监督规定详尽第21-22页
        2.3.2 政府采购监督机关明确且职权划分清晰第22页
        2.3.3 政府采购监督对象范围广泛且监督实现方式多样第22页
        2.3.4 政府采购监督内容丰富第22-23页
3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现状分析第23-34页
    3.1 我国关于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法律法规第23-25页
        3.1.1 《政府采购法》及配套法规中关于监督机制的规定第23-24页
        3.1.2 《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规中关于监督机制的规定第24-25页
    3.2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主要内容第25-28页
        3.2.1 我国的政府采购监督主体第25-27页
        3.2.2 我国的政府采购监督对象第27页
        3.2.3 我国的政府采购监督内容第27-28页
    3.3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3.3.1 《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中相关规定存在冲突第28-29页
        3.3.2 监督主体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29-31页
        3.3.3 对监督对象的监督不到位第31-32页
        3.3.4 监督内容不够完整第32-34页
4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之改进第34-44页
    4.1 根本上解决《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冲突第34-35页
    4.2 政府采购监督主体方面存在问题之解决第35-39页
        4.2.1 明确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权第35-36页
        4.2.2 增强监督机关的独立性第36-37页
        4.2.3 完善供应商质疑投诉制度第37-38页
        4.2.4 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第38-39页
    4.3 加强对监督对象的监督第39-42页
        4.3.1 完善对供应商的监督第39-40页
        4.3.2 加大对行政监督机关的再监督力度第40-41页
        4.3.3 加强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监督第41-42页
    4.4 充实监督内容第42-44页
        4.4.1 加强对政府采购合同的监督第42-43页
        4.4.2 完善履约验收中的相关规定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处理和CAN总线的智能报靶系统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汽车连接器的动态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