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中国兽医学论文--中兽医药物学论文

银耳多糖和党参多糖及其硫酸化产物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11-15页
ABSTRACT第15-19页
符号及缩略语第20-21页
文献综述第21-50页
    第一章 银耳多糖研究进展第22-32页
        1 银耳的研究概况第22-24页
            1.1 银耳的生物习性第22-23页
            1.2 银耳的人工栽培第23-24页
        2 银耳多糖的种类及组成第24-26页
            2.1 酸性杂多糖第24-25页
            2.2 中性杂多糖第25页
            2.3 酸性低聚糖第25页
            2.4 胞壁多糖第25页
            2.5 胞外多糖第25-26页
        3 银耳多糖的提取第26页
        4 银耳多糖的生物活性第26-28页
            4.1 增强免疫第26-27页
            4.2 抗肿瘤第27页
            4.3 延缓衰老第27-28页
            4.4 降血糖第28页
            4.5 降血脂第28页
        参考文献第28-32页
    第二章 党参多糖研究进展第32-40页
        1 党参的研究概况第32-33页
            1.1 党参的化学成分第32-33页
        2 党参多糖的组成和结构第33页
            2.1 党参多糖的组成第33页
            2.2 党参多糖的结构第33页
        3 党参多糖的提取和纯化第33-35页
        4 党参多糖的药理作用第35-36页
            4.1 增强免疫第35页
            4.2 抗肿瘤第35页
            4.3 抗衰老第35-36页
            4.4 造血作用第36页
            4.5 其他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第三章 硫酸化多糖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0-50页
        1 硫酸化多糖研究进展第40-45页
            1.1 硫酸多糖的来源第40页
            1.2 多糖的硫酸化修饰第40-41页
            1.3 硫酸化多糖的分析第41-42页
            1.4 硫酸化多糖的构-效关系第42-43页
            1.5 硫酸化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机制第43-44页
            1.6 增强免疫机制第44-45页
            1.7 抗肿瘤机制第45页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实验研究第50-134页
    第四章 银耳多糖的提取第52-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1.1 试验药物第52页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52-53页
            1.3 主要仪器第53页
            1.4 银耳多糖的提取第53页
            1.5 银耳多糖的含量测定第53-54页
            1.6 蛋白含量测定第54页
        2 结果第54页
        3 讨论第54-55页
            3.1 银耳复水对多糖提取的影响第54-55页
            3.2 银耳多糖的提取方法第55页
            3.3 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五章 银耳多糖体外对新城疫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第58-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1.1 试验药物第58-59页
            1.2 病毒准备第59页
            1.3 主要试剂第59页
            1.4 主要仪器第59-60页
            1.5 TPS对CEF安全浓度的测定第60页
            1.6 多糖对NDV感染CEF能力的测定第60页
            1.7 数据分析第60-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2.1 多糖对CEF生长的影响和最大安全浓度第61页
            2.2 先加多糖时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第61-62页
            2.3 后加多糖时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第62-63页
            2.4 多糖和病毒感作后加时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第63-64页
        3 讨论第64-65页
            3.1 银耳多糖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第64-65页
            3.2 4种多糖抗病毒作用的比较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六章 银耳多糖体外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68-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1.1 多糖准备第68页
            1.2 主要试剂第68-69页
            1.3 主要仪器第69页
            1.4 试验方法第69页
            1.5 数据分析第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1页
            2.1 多糖单独刺激时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第69-70页
            2.2 多糖协同PHA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第七章 银耳多糖的纯化和硫酸化修饰条件的优选第76-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8页
            1.1 银耳多糖的纯化第76-77页
            1.2 试剂与仪器第77页
            1.3 银耳多糖的硫酸化修饰条件的优化第77-78页
            1.4 硫酸基取代度测定第78页
            1.5 修饰条件的优选和验证第78页
        2 结果第78-81页
            2.1 去蛋白结果第78-79页
            2.2 银耳多糖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的洗脱曲线第79页
            2.3 银耳多糖Sephadex G-200柱层析的洗脱曲线第79-80页
            2.4 正交实验结果第80-81页
        3 讨论第81-83页
            3.1 各因素对取代度和产物量的影响第81-82页
            3.2 方差分析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八章 两种硫酸化多糖体外对新城疫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第86-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7-88页
            1.1 硫酸化多糖的制备第87页
            1.2 病毒第87页
            1.3 试剂第87页
            1.4 主要仪器第87-88页
            1.5 多糖对CEF安全浓度的测定第88页
            1.6 NDV感染CEF能力的测定第88页
            1.7 数据分析第88页
        2 结果第88-92页
            2.1 多糖对CEF的安全浓度第88-89页
            2.2 先加多糖时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第89-90页
            2.3 后加多糖时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第90-91页
            2.4 多糖和病毒同时加时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第91-92页
        3 讨论第92-93页
            3.1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ND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第92页
            3.2 加药方式对多糖抗病毒作用的影响第92-93页
            3.3 DS和糖含量对多糖抗病毒作用的影响第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九章 两种硫酸化多糖体外对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96-10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6-98页
            1.1 试验药物第96-97页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97页
            1.3 主要仪器第97页
            1.4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第97-98页
            1.5 脾脏淋巴细胞增值的测定第98页
            1.6 数据分析第98页
        2 结果第98-102页
            2.1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第98-100页
            2.2 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第100-102页
        3 讨论第102-104页
            3.1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102-103页
            3.2 硫酸化多糖浓度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103-104页
            3.3 D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第十章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第108-11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8-110页
            1.1 多糖准备第108页
            1.2 试剂第108-109页
            1.3 主要仪器第109页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第109页
            1.5 血清HI抗体效价测定第109-110页
            1.6 淋巴细胞增殖测定第110页
            1.7 数据分析第110页
        2 结果第110-113页
            2.1 血清ND-HI抗体效价变化第110-111页
            2.2 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第111-113页
        3 讨论第113-114页
            3.1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第113页
            3.2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第113-114页
            3.3 硫酸化多糖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第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第十一章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鸡新城疫的疗效比较第118-12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8-119页
            1.1 多糖准备第118页
            1.2 主要试剂第118-119页
            1.3 ND病毒第119页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第119页
            1.5 测定指标第119页
            1.6 数据分析第119页
        2 结果第119-120页
            2.1 各多糖组的临床疗效第119-120页
            2.2 各组血清抗体效价变化第120页
        3 讨论第120-121页
            3.1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ND疗效的影响第120-121页
            3.2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攻毒后血清抗体的影响第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十二章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IL-2 mRNA表达的影响第124-1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4-126页
            1.1 试验药物第124页
            1.2 主要试剂第124-125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25页
            1.4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第125页
            1.5 细胞总RNA的提取第125页
            1.6 反转录(RT)第125-126页
            1.7 PCR引物的设计第126页
            1.8 Real-time PCR测定第126页
            1.9 数据分析第126页
        2 结果第126-128页
            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126-127页
            2.2 各组IL-2 mRNA表达的变化第127-128页
        3. 讨论第128-130页
            3.1 两种硫酸化多糖对IL-2 mRNA表达的影响第128-129页
            3.2 硫酸化多糖剂量对IL-2 mRNA表达的影响第129页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兽医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全文结论第134-136页
论文创新点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精多糖和牛膝多糖及其硫酸化产物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大豆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基因(GmAOC)家族克隆、进化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