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法律翻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法律翻译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法律翻译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中国法律翻译发展回顾与前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中国法律翻译发展回顾与前瞻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中国法律翻译发展回顾与前瞻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清末民初法律翻译的兴起 | 第17-30页 |
第一节 清末民初法律翻译兴起的历史条件 | 第17-18页 |
一、清末民初法律翻译的社会基础 | 第17-18页 |
二、清末民初法律翻译的翻译主体 | 第18页 |
第二节 清末民初法律翻译成果及翻译特征 | 第18-24页 |
一、清末民初法律翻译成果评析 | 第18-22页 |
二、清末民初法律翻译特征评析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清末民初法律翻译之译者翻译策略 | 第24-29页 |
一、传教士的翻译策略研究 | 第25-26页 |
二、本土译者的译论和翻译策略研究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建国后法律翻译的发展 | 第30-46页 |
第一节 建国后翻译理论之引入 | 第30-35页 |
一、苏联翻译理论的引入 | 第30-31页 |
二、西方翻译理论的引入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建国后法律翻译标准的提出 | 第35-37页 |
一、英译汉标准的提出 | 第36页 |
二、汉译英标准的提出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建国后法律翻译成果及翻译特征 | 第37-45页 |
一、建国后法律翻译成果分析 | 第38-40页 |
二、建国后法律翻译特征分析 | 第40-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中国法律翻译发展的走向 | 第46-52页 |
第一节 法律翻译理论的完善 | 第46-49页 |
一、法律翻译理论体系的构建 | 第46-47页 |
二、法律翻译方法论的研究 | 第47页 |
三、法律翻译标准的统一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法律翻译实践发展趋势的探究 | 第49-51页 |
一、法律文本英译实践的发展 | 第49页 |
二、法律文本汉译实践的发展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