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人工加固地基论文--浅层和深层机械加固(压密)论文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稳定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2 工程概况第10-11页
    1.3 填海地层的特点第11-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4.1 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概述第13-14页
        1.4.2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第14-15页
        1.4.3 碎石桩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4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第18-19页
        1.4.5 强夯置换碎石墩施工过程和质量检验手段第19-20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0-21页
    1.6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强夯碎石墩的基本特性和设计参数选择第22-38页
    2.1 强夯碎石墩的形成机理第22-27页
        2.1.1 强夯在地基中的波场第22-24页
        2.1.2 强夯产生的波场的传播过程第24-25页
        2.1.3 强夯碎石墩的形成过程第25-27页
    2.2 墩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2.3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选择第28-36页
        2.3.1 有效加固深度第29-32页
        2.3.2 夯击能第32-33页
        2.3.3 夯击次数第33-34页
        2.3.4 夯击遍数第34-35页
        2.3.5 间隔时间第35页
        2.3.6 夯点布置及间距第35-36页
        2.3.7 质量检测第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置换率公式的修正第38-50页
    3.1 面积置换定义第38-39页
    3.2 置换率公式的修正第39-47页
        3.2.1 问题的研究背景第39页
        3.2.2 体积比表示置换率第39-41页
        3.2.3 计算关键值的确定第41-47页
        3.2.4 工程改进值的确定第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50页
第4章 复合地基墩间土和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第50-94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数值模拟与传统理论方法的对比第51-54页
    4.3 墩间土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54-77页
        4.3.1 垫层厚度对墩间土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54-59页
        4.3.2 墩体形式对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59-65页
        4.3.3 墩体直径对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65-71页
        4.3.4 置换率对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71-74页
        4.3.5 相同置换率时墩体形状对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74-77页
    4.4 碎石墩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77-91页
        4.4.1 数值模拟与传统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78-79页
        4.4.2 垫层厚度对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79-83页
        4.4.3 墩体形式对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83-85页
        4.4.4 墩体直径对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85-87页
        4.4.5 置换率对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87-89页
        4.4.6 相同置换率墩体形状对墩体极限承载力影响分析第89-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5章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第94-106页
    5.1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的设计第94-97页
        5.1.1 强夯法参数的确定第94-96页
        5.1.2 碎石材料的选择与用料第96页
        5.1.3 墩顶碎石垫层的设置第96-97页
    5.2 强夯碎石墩的施工程序第97-98页
    5.3 质量检验第98-99页
    5.4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在大连航天城中的应用第99-105页
        5.4.1 工程概况及基本地质条件第99-100页
        5.4.2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的设计第100-101页
        5.4.3 现场试夯试验方案第101-102页
        5.4.4 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第102-104页
        5.4.5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值第104-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06-108页
    6.1 结论第106-107页
    6.2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作者简介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故障滚动轴承的刚度特性分析、模拟与测试研究
下一篇: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面刚度建模及其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