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来源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本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城市公交系统仿真研究综述 | 第18-36页 |
2.1 城市公交系统 | 第18-20页 |
2.1.1 城市公交系统的构成 | 第18-19页 |
2.1.2 城市公交调度系统 | 第19-20页 |
2.2 交通系统仿真的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2.2.1 非公交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20-23页 |
2.2.2 城市公交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23-25页 |
2.3 系统仿真基本理论 | 第25-31页 |
2.3.1 连续系统建模方法 | 第25页 |
2.3.2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 | 第25-31页 |
2.4 FLEXSIM仿真软件介绍 | 第31-34页 |
2.4.1 FLEXSIM的面向对象特性 | 第31-32页 |
2.4.2 FLEXSIM的实体对象 | 第32-33页 |
2.4.3 FLEXSIM二次开发接口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单线对开公交线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50页 |
3.1 FLEXSIM的实体与公交系统对象的关联性分析 | 第36-37页 |
3.2 城市公交仿真系统的基本构建过程 | 第37-38页 |
3.3 单线对开公交线路仿真系统的建模 | 第38-46页 |
3.3.1 仿真模型的建设条件 | 第38-39页 |
3.3.2 公交仿真模型的创建与布局 | 第39-41页 |
3.3.3 公交仿真系统的实体流 | 第41-44页 |
3.3.4 公交仿真系统的参数设置 | 第44-46页 |
3.4 单线对开公交线路仿真系统的二次开发 | 第46-48页 |
3.4.1 仿真模型的二次开发 | 第46-47页 |
3.4.2 用户图形界面GUI | 第47-48页 |
3.5 仿真模型的编译和运行 | 第48-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考虑换乘的多线路公交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8页 |
4.1 考虑换乘的多线路公交仿真系统的建模与二次开发 | 第50-55页 |
4.1.1 考虑换乘的多线路公交仿真系统的模型构建 | 第50-52页 |
4.1.2 乘客换乘过程的实现 | 第52-53页 |
4.1.3 公交系统仿真的对象实体库 | 第53-54页 |
4.1.4 乘客耐心在仿真模型中的实现 | 第54-55页 |
4.2 公共交通系统异常的模拟 | 第55-56页 |
4.2.1 路况异常 | 第55页 |
4.2.2 车辆异常 | 第55页 |
4.2.3 站点客流异常 | 第55-56页 |
4.3 公交系统调度策略的实现 | 第56-57页 |
4.3.1 放车策略 | 第56页 |
4.3.2 越站策略 | 第56-57页 |
4.3.3 区间车策略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考虑乘客候车放弃的公交发车间隔优化 | 第58-66页 |
5.1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 | 第58-59页 |
5.1.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58页 |
5.1.2 模型的变量定义 | 第58-59页 |
5.2 基于仿真的目标值计算 | 第59-60页 |
5.3 基于枚举方法优化公交仿真系统的发车间隔 | 第60-64页 |
5.3.1 枚举方法 | 第60-61页 |
5.3.2 案例分析 | 第61-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仿真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 第66-78页 |
6.1 发车间隔对乘客候车时间与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66-70页 |
6.1.1 仿真试验设计 | 第66-67页 |
6.1.2 仿真实验数据与统计报告 | 第67-70页 |
6.1.3 仿真实验结论与分析 | 第70页 |
6.2 发车间隔的大小与波动对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影响 | 第70-72页 |
6.2.1 仿真试验设计 | 第70-71页 |
6.2.2 仿真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71-72页 |
6.2.3 仿真试验结论与评估 | 第72页 |
6.3 车辆驻站时间对乘客候车时间的影响 | 第72-76页 |
6.3.1 仿真试验设计 | 第73页 |
6.3.2 仿真实验数据与统计报告 | 第73-75页 |
6.3.3 仿真实验结论与分析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7.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