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苯酚的理化性质,环境中的来源及危害 | 第8-11页 |
1.1.1 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8页 |
1.1.2 环境中酚类的来源 | 第8-10页 |
1.1.3 苯酚污染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苯酚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降解苯酚的相关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微生物降解苯酚的机理研究 | 第12-14页 |
1.2.3 微生物启动苯酚降解羟化及其开环裂解的相关酶及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混合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研究 | 第15-16页 |
1.3 施氏假单胞菌和赤红球菌降解苯酚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施氏假单胞菌及其降解苯酚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赤红球菌及其降解苯酚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3 施氏假单胞菌N2和赤红球菌FF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1.4.1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20页 |
2 中间产物对施氏假单胞菌N2降解苯酚效率的影响作用 | 第20-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1.3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2.2.1 外加苯酚降解中间产物对N2菌的生长特性影响 | 第23-26页 |
2.2.2 共存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对N2菌降解苯酚的特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3 共存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对N2菌矿化苯酚碳源的影响作用 | 第27-28页 |
2.2.4 共存邻苯二酚促进N2菌降解苯酚的机理 | 第28-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胞外分泌的大分子及其对N2菌降解苯酚效率的影响 | 第33-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3.2.1 外加 N2 菌分泌的胞外大分子对其以苯酚为碳源生长特性的影响作用 | 第35-37页 |
3.2.2 外加 N2 菌分泌的胞外大分子对其降解苯酚效率的影响作用 | 第37-41页 |
3.2.3 外加N2菌分泌的胞外大分子对其降解苯酚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4 外加N2菌分泌的胞外大分子对N2菌苯酚开环降解途径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5 N2菌分泌的胞外大分子中蛋白组分的特性 | 第47-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赤红球菌FF与施氏假单胞菌N2混合培养降解苯酚的研究 | 第49-6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1.3 分析方法 | 第5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4.2.1 FF菌与N2菌混合培养以苯酚为碳源的生长特性 | 第50-55页 |
4.2.2 FF菌与N2菌接种配对苯酚降解特性和矿化效率的影响 | 第55页 |
4.2.3 FF菌和N2菌降解苯酚开环裂解方式的差异性及其对矿化效率的影响 | 第55-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