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混凝土早期冻害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2.3 引气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4 混凝土冻融环境量化及抗冻等级确定方法 | 第15-16页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高原地区气候特征及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设计区划 | 第18-29页 |
2.1 混凝土冻融损伤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2.1.1 冻结温度 | 第18-19页 |
2.1.2 降温速率 | 第19-20页 |
2.1.3 饱水程度 | 第20-21页 |
2.2 高原的环境气候特点 | 第21-24页 |
2.2.1 太阳辐射 | 第22页 |
2.2.2 大气及地表温度 | 第22-24页 |
2.2.3 湿度 | 第24页 |
2.3 高原地区混凝土结构物冻融次数量化分析 | 第24-25页 |
2.4 高原地区抗冻等级的区域划分 | 第25-29页 |
2.4.1 室内外冻融循环次数的等效关系 | 第25-26页 |
2.4.2 高原地区抗冻等级的区划 | 第26-29页 |
3 高原低气压环境对抗冻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 第29-44页 |
3.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3.1.1 原材料 | 第29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29-30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3.1.4 误差分析 | 第33-34页 |
3.2 高原低气压对新拌引气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1 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3.2.2 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3.3 高原低气压对硬化引气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1 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3.3.2 分析与讨论 | 第38页 |
3.4 低气压下引气混凝土气泡稳定性 | 第38-42页 |
3.4.1 低气压下引气混凝土含气量经时变化 | 第39-40页 |
3.4.2 低气压下振捣时间对引气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 提高高原地区引气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措施 | 第42-44页 |
4 高原地区混凝土抗冻设计方法 | 第44-58页 |
4.1 概述 | 第44-45页 |
4.2 高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评价指标 | 第45-46页 |
4.3 高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与引气结构 | 第46-55页 |
4.3.1 新拌混凝土含气量与硬化混凝土含气量的关系 | 第48-50页 |
4.3.2 硬化混凝土含气量与气泡间距系数的关系 | 第50-52页 |
4.3.3 耐久性系数与气泡间距系数的关系 | 第52-55页 |
4.4 高原地区混凝土抗冻设计分级 | 第55-56页 |
4.5 高原地区抗冻混凝土设计 | 第56-58页 |
4.5.1 设计流程 | 第56-57页 |
4.5.2 实例计算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