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0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0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0页 |
1.3.3 创新点 | 第10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4.1 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研究 | 第10-11页 |
1.4.2 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 | 第11页 |
1.4.3 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问题研究 | 第11页 |
1.4.4 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12-22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12页 |
2.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12-13页 |
2.3 互联网金融的业态模式 | 第13-15页 |
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5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 第17-19页 |
2.6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 第19-22页 |
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 第22-30页 |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 | 第22-24页 |
3.1.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及内容 | 第22-23页 |
3.1.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 | 第24-28页 |
3.2.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现状 | 第24-26页 |
3.2.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3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3.3.1 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风险高 | 第28-29页 |
3.3.2 互联网金融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 | 第29页 |
3.3.3 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缺乏理性 | 第29页 |
3.3.4 互联网金融问题难以通过市场出清解决 | 第29-30页 |
4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规制现状和借鉴 | 第30-37页 |
4.1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30-33页 |
4.1.1 美国 | 第30-31页 |
4.1.2 英国 | 第31页 |
4.1.3 德国 | 第31-32页 |
4.1.4 欧盟 | 第32-33页 |
4.2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借鉴 | 第33-37页 |
4.2.1 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4.2.2 坚固的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 第34-35页 |
4.2.3 专门的监管机构 | 第35页 |
4.2.4 有效的配套制度 | 第35-37页 |
5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37-42页 |
5.1 设立专门的政府监管机构 | 第37页 |
5.2 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5.3 加强征信体系的法律建设 | 第38页 |
5.4 加强参与者信息保护的法律监管 | 第38-39页 |
5.5 发挥司法能动作用 | 第39页 |
5.6 创新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5.7 实行行业自治 | 第40-42页 |
6 结语 | 第42-4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8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