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方向第10-13页
        1.2.1 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性质第10-11页
        1.2.2 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第11-12页
        1.2.3 关于生态损害司法鉴定的研究第12页
        1.2.4 关于损害赔偿额认定标准的研究第12-13页
    1.3 现行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13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3-14页
        1.4.1 研究重点第13-14页
        1.4.2 研究难点第14页
        1.4.3 创新点第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页
2 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的理论基础第14-19页
    2.1 生态正义理论第15-18页
    2.2 生态正义理论对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的影响第18-19页
3 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相关概念解析第19-30页
    3.1 生态损害内涵第19-26页
        3.1.1 生态损害与环境损害第20-21页
        3.1.2 “生态损害范围”的立法体现第21-22页
        3.1.3 生态损害的特点第22-24页
        3.1.4 生态损害类型第24-25页
        3.1.5 生态损害的概念第25-26页
    3.2 生态损害赔偿与生态损害补偿第26-27页
        3.2.1 生态损害补偿的内涵第26-27页
        3.2.2 生态损害补偿与赔偿的区别第27页
    3.3 司法确定与司法认定第27-30页
        3.3.1 司法认定概念第27-28页
        3.3.2 司法确定概念第28页
        3.3.3 司法认定与司法确定的区别第28-30页
4 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的现存问题第30-38页
    4.1 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立法依据不足第30-34页
        4.1.1 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的不清第32-33页
        4.1.2 生态损害赔偿额的法律性质不明第33-34页
    4.2 生态损害赔偿额证明标准过高第34-36页
    4.3 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程序不健全第36-38页
        4.3.1 生态损害司法鉴定效力认定程序不健全第36-37页
        4.3.2 生态损害赔偿额确定磋商程序缺失第37-38页
    4.4 生态损害赔偿额履行保障缺失第38页
5 国外关于生态损害赔偿额度的司法实践状况及分析第38-42页
    5.1 美国生态损害赔偿额确定的司法实践状况第38-40页
        5.1.1 生态损害赔偿范围明确第38-39页
        5.1.2 生态损害赔偿额履行保障制度完善第39-40页
    5.2 日本生态损害赔偿额确定的司法实践状况第40-41页
        5.2.1 损害额证明标准较低第40-41页
        5.2.2 生态损害赔偿法律体系完善第41页
    5.3 美日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制度启示及借鉴第41-42页
6 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制度建构第42-50页
    6.1 健全生态损害赔偿额法律规范第42-44页
        6.1.1 明确生态损害法定赔偿范围第42-43页
        6.1.2 明确生态损害赔偿法律性质第43-44页
    6.2 明晰生态损害赔偿额司法确定程序第44-46页
        6.2.1 实行赔偿磋商前置第45-46页
        6.2.2 司法鉴定启动协商第46页
        6.2.3 司法鉴定过程参与第46页
    6.3 降低生态损害赔偿额确定证明标准第46-47页
    6.4 实行赔偿额履行保障制度第47-50页
        6.4.1 设立生态损害赔偿基金第47-49页
        6.4.2 创新生态损害赔偿支付方式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