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手机银行 | 第12-15页 |
2.1.1 手机银行的内涵与功能 | 第12-14页 |
2.1.2 手机银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2.2 客户体验的研究 | 第15-20页 |
2.2.1 客户体验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外客户体验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2.2.3 客户体验的相关理论模型 | 第17-2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假设 | 第20-28页 |
3.1 问卷设计 | 第20页 |
3.2 变量说明和假设 | 第20-23页 |
3.2.1 功能满足性假设 | 第21页 |
3.2.2 易用性假设 | 第21页 |
3.2.3 安全性假设 | 第21页 |
3.2.4 可靠性假设 | 第21-22页 |
3.2.5 客户服务性假设 | 第22页 |
3.2.6 使用成本假设 | 第22页 |
3.2.7 营销活动假设 | 第22-23页 |
3.2.8 用户的性别对客户体验的影响假设 | 第23页 |
3.3 问卷测量指标 | 第23-24页 |
3.4 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4-28页 |
3.4.1 手机银行用户的性别统计描述 | 第25页 |
3.4.2 手机银行用户的年龄、学历、收入统计描述 | 第25-26页 |
3.4.3 对手机银行看重的因素与忧虑统计描述 | 第26-28页 |
第4章 客户体验维度分析 | 第28-39页 |
4.1 手机银行客户体验测评模型 | 第28页 |
4.2 数据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28-30页 |
4.2.1 数据的信度分析 | 第28-30页 |
4.2.2 数据的效度分析 | 第30页 |
4.3 主成分分析 | 第30-36页 |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36-37页 |
4.5 用户对各体验维度的感知体验值与期望值的综合分析 | 第37-39页 |
第5章 含潜在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及实证分析 | 第39-52页 |
5.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40页 |
5.2 构建测量模型 | 第40-44页 |
5.3 各个维度对客户体验的参数估计 | 第44-45页 |
5.4 维度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4.1 路径依赖 | 第45-47页 |
5.4.2 模型的效应解释 | 第47页 |
5.5 性别对手机银行客户体验的影响 | 第47-5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对策和建议 | 第52-54页 |
6.2.1 手机银行多功能性发展,营销活动多样化,提高手机银行使用率 | 第52-53页 |
6.2.2 提升手机银行可操作性,简化操作流程 | 第53页 |
6.2.3 加强安全防范,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 第53-54页 |
6.2.4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及时回馈用户的咨询 | 第54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