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6-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概述 | 第14-18页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 第15-16页 |
(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 第15页 |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要求 | 第15-16页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8-26页 |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 教学目标设计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够重视 | 第18-19页 |
(二)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 第19-20页 |
(三) 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利用影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 第20-22页 |
(四) 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22页 |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实现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2-24页 |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操作难度较高 | 第22-23页 |
(二) 外部环境影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完成 | 第23页 |
(三) 升学压力影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 第23-24页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完成不足造成的影响 | 第24-26页 |
(一) 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 第24-25页 |
(二) 制约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堂实现的途径 | 第26-36页 |
一、准确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 第26-28页 |
(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 第26-27页 |
(二) 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 第27-28页 |
二、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 第28-30页 |
(一) 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 第28-29页 |
(二) 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巧用生活案例 | 第29-30页 |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式,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 第30-32页 |
(一)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 第30页 |
(二) 在合作探究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 | 第30-32页 |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 第32-34页 |
(一) 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尊重 | 第32-33页 |
(二) 巧用语言艺术,形成师生对话机制 | 第33-34页 |
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 第34-36页 |
(一)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第34-35页 |
(二) 注重评价的具体性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 第36-40页 |
(一) 教学设计 | 第36-38页 |
(二) 设计说明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实现情况调查问卷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