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第13-14页
        1.2.2 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第14-15页
        1.2.3 沥青混合料温拌再生技术第15-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原材料的性能检验与再生沥青粘温特性研究第20-34页
    2.1 RAP材料性能及变异性分析第20-25页
        2.1.1 RAP材料的预处理研究第20-21页
        2.1.2 分档RAP级配变异分析第21-23页
        2.1.3 回收RAP沥青性质第23-24页
        2.1.4 RAP集料性能评价第24-25页
    2.2 新料技术性能第25-28页
        2.2.1 新沥青的技术指标第25-26页
        2.2.2 新集料技术指标第26-28页
    2.3 Sasobit温拌剂技术指标第28页
    2.4 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粘温特性研究第28-33页
        2.4.1 Sasobit温拌剂对温拌沥青粘度影响第28-31页
        2.4.2 Sasobit温拌再生沥青粘温特性研究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34-50页
    3.1 原材料各项指标第34-35页
        3.1.1 胶结料的指标检验第34-35页
        3.1.2 集料的指标检验第35页
    3.2 设计集料结构优选第35-44页
        3.2.1 试拌合成级配选择第35-36页
        3.2.2 试拌沥青含量选择第36-44页
    3.3 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第44-49页
        3.3.1 沥青含量的确定第44-48页
        3.3.2 最大压实数下(N最大)的验证第48-49页
    3.4 水敏感性评估第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第50-72页
    4.1 试验方案制定第50-52页
        4.1.1 正交试验方法简介第50-51页
        4.1.2 因素和水平的选取第51-52页
        4.1.3 正交试验方案第52页
    4.2 不同影响因素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分析第52-57页
        4.2.1 冻融劈裂试验简介第53页
        4.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53-57页
    4.3 不同影响因素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57-63页
        4.3.1 动态模量试验第57-60页
        4.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0-63页
    4.4 不同影响因素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影响分析第63-67页
        4.4.1 半圆弯拉试验简介第63-65页
        4.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5-67页
    4.5 不同影响因素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分析第67-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第72-82页
    5.1 高温稳定性第72-79页
    5.2 低温抗裂性第79-80页
    5.3 水稳定性第80-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对比研究第82-95页
    6.1 试验简介第82-85页
        6.1.1 试验设备第82-83页
        6.1.2 试件制备第83页
        6.1.3 试验条件选择第83-84页
        6.1.4 试验参数计算方法第84-85页
    6.2 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指标对比与分析第85-89页
        6.2.1 疲劳寿命变化规律分析第85-86页
        6.2.2 相位角变化规律分析第86-87页
        6.2.3 劲度模量变化规律分析第87-89页
    6.3 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对比第89-93页
        6.3.1 基于耗散能法的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第89-92页
        6.3.2 基于疲劳因子的温拌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第92-93页
    6.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9页
    7.1 主要结论第95-98页
    7.2 进一步展望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泥石流威胁区高速公路优化布设与灾害防治研究--以功东高速小白泥沟段路线方案为例
下一篇:基于费用分配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