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威胁区高速公路优化布设与灾害防治研究--以功东高速小白泥沟段路线方案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2.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国外高速公路优化布设与防治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高速公路优化布设与防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泥石流威胁区高速公路优化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24页 |
2.1 泥石流威胁区的环境影响 | 第16-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泥石流形成的环境特征 | 第16-19页 |
2.2 泥石流的分布特征 | 第19-21页 |
2.2.1 小江流域泥石流基本分布状况 | 第19-21页 |
2.2.2 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密度 | 第21页 |
2.3 项目区其他不良地质灾害 | 第21-23页 |
2.3.1 崩塌 | 第22页 |
2.3.2 滑坡 | 第22页 |
2.3.3 岩溶 | 第22页 |
2.3.4 断裂带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泥石流威胁区高速公路路线的优化布设 | 第24-44页 |
3.1 泥石流威胁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及要点 | 第24-27页 |
3.1.1 选线的原则 | 第24-25页 |
3.1.2 选线要点 | 第25-27页 |
3.2 基于泥石流风险评价的高速公路优化布设 | 第27-39页 |
3.2.1 初选比选线 | 第27-28页 |
3.2.2 比选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 第28-30页 |
3.2.3 比选线基础设施评价 | 第30-38页 |
3.2.4 比选线泥石流风险评价 | 第38-39页 |
3.2.5 比选线优化布设流程 | 第39页 |
3.3 实例分析 | 第39-42页 |
3.3.1 比选线不良地质灾害分布 | 第40页 |
3.3.2 比选线的优化布设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泥石流综合防治理论及防治结构毁损研究 | 第44-53页 |
4.1 泥石流综合防治理论 | 第44-47页 |
4.1.1 泥石流防治的发展趋势 | 第44页 |
4.1.2 泥石流综合防治方案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 第44-45页 |
4.1.3 泥石流综合防治原则 | 第45页 |
4.1.4 泥石流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 | 第45-47页 |
4.1.5 泥石流综合防治方案 | 第47页 |
4.2 泥石流防治结构毁损研究 | 第47-52页 |
4.2.1 冲击危害 | 第48-49页 |
4.2.2 冲刷危害 | 第49-50页 |
4.2.3 磨损掏蚀危害 | 第50页 |
4.2.4 堵塞与淤埋危害 | 第50-51页 |
4.2.5 漫流与弯道超高危害 | 第51页 |
4.2.6 泥石流间接危害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小白泥沟泥石流综合防治研究 | 第53-85页 |
5.1 小白泥沟泥石流灾害现状 | 第53-54页 |
5.2 小白泥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 第54-55页 |
5.2.1 地形条件 | 第54页 |
5.2.2 水源条件 | 第54页 |
5.2.3 地质条件 | 第54-55页 |
5.3 小白泥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 第55-63页 |
5.3.1 沟谷发育特征 | 第55-56页 |
5.3.2 小白泥沟泥石流发展趋势 | 第56-57页 |
5.3.3 小白泥沟力学特征分析 | 第57-62页 |
5.3.4 泥石流防治标准 | 第62-63页 |
5.4 泥石流清水区防治研究 | 第63-74页 |
5.4.1 清水区防治规划 | 第63-65页 |
5.4.2 清水区防治工程设计 | 第65-74页 |
5.5 泥石流形成区防治研究 | 第74-80页 |
5.5.1 形成区防治规划 | 第74-76页 |
5.5.2 形成区防治工程设计 | 第76-80页 |
5.6 泥石流流通区、堆积区防治研究 | 第80-84页 |
5.6.1 流通区、堆积区防治规划 | 第81-82页 |
5.6.2 流通区、堆积区防治工程设计 | 第82-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5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学位申请人在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及论著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