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爆破器材、烟火器材、火炸药论文

大口径防暴弹药抵肩发射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防暴发射器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防暴发射器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防暴发射器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低后坐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2-18页
        1.3.1 缓冲器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2-17页
        1.3.2 制退器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20页
2 总体方案论证第20-25页
    2.1 设计思路概述第20页
    2.2 缓冲器方案的确定第20-22页
        2.2.1 缓冲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20-21页
        2.2.2 缓冲器类型的选定第21-22页
    2.3 制退器方案的确定第22页
    2.4 总体方案确定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内弹道的分析与计算第25-32页
    3.1 防暴弹发射原理第25-26页
    3.2 内弹道模型第26-29页
    3.3 内弹道的计算第29-31页
        3.3.1 内弹道初始参数第29-30页
        3.3.2 解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缓冲器和制退器的总体方案设计第32-43页
    4.1 缓冲器设计思想第32页
    4.2 缓冲器工作阶段划分第32-33页
    4.3 缓冲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第33-38页
        4.3.1 缓冲器的工作原理第33-34页
        4.3.2 缓冲器的结构设计第34-38页
    4.4 膛口制退器的设计第38-42页
        4.4.1 制退器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原则第38-39页
        4.4.2 制退器的效率计算方法第39-41页
        4.4.3 制退器的结构设计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动力学建模第43-53页
    5.1 基本假设第43页
    5.2 物理模型第43-44页
    5.3 各个运动阶段数学模型第44-52页
        5.3.1 后坐运动阶段第44-49页
        5.3.2 复进运动阶段第49-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缓冲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第53-58页
    6.1 优化设计概述第53-54页
    6.2 缓冲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第54-57页
        6.2.1 缓冲器设计变量的选择第54页
        6.2.2 缓冲器目标函数的建立第54-55页
        6.2.3 缓冲器约束条件的确定第55页
        6.2.4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第55页
        6.2.5 缓冲器优化设计解法的选择第55-56页
        6.2.6 缓冲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结果第56-57页
    6.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7 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8-71页
    7.1 动力学仿真第58-63页
    7.2 不同射角条件的动力学仿真第63-70页
    7.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8.1 工作总结第71-72页
    8.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式野战无人侦察平台的缓震装置设计
下一篇:某链式炮低后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