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意义与思路 | 第13-14页 |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犯罪 | 第15-24页 |
(一) P2P网络借贷与互联网非法集资 | 第15-18页 |
1、P2P网络借贷的含义 | 第15-16页 |
2、P2P网络借贷的非法集资法律风险 | 第16-18页 |
(二) 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涉及犯罪的认定问题 | 第18-21页 |
1、有着正常融资需求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18-20页 |
2、资金池是否一定构成非法集资犯罪 | 第20-21页 |
3、债权转让与庞氏骗局之间的关系 | 第21页 |
(三) 当前互联网金融民刑交叉界限模糊的原因 | 第21-24页 |
1、立法上的缺陷,罪与非罪模糊不清 | 第22页 |
2、程序上刑民交叉案件处理规则不清、做法不一 | 第22-24页 |
二、互联网金融与非法集资犯罪的实体界分 | 第24-30页 |
(一) 我国规范互联网金融、惩治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现状 | 第24-27页 |
1、我国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 | 第24-25页 |
2、我国关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司法认定 | 第25-27页 |
(二) 刑法介入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的标准厘定 | 第27-30页 |
1、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 第27-28页 |
2、非法性标准 | 第28页 |
3、严重社会危害性标准 | 第28-30页 |
三、互联网金融与非法集资犯罪的民刑程序探析 | 第30-34页 |
(一) 处理“刑民交叉”案件的现行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二)“刑民交叉”案件刑民调处关系的原则 | 第31-32页 |
1、公权与私权并重原则 | 第31页 |
2、遵循公正优先原则 | 第31-32页 |
3、涉及刑事犯罪时应考虑衡平原则 | 第32页 |
(三) 我国现阶段涉及“刑民交叉”案件旳处理模式 | 第32-34页 |
四、关于互联网金融刑民交叉案的处置对策 | 第34-39页 |
(一)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严格司法解释,保持刑法的谦抑性 | 第34-36页 |
1、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完善金融监管 | 第34页 |
2、严格司法解释,审视和修改相关罪名 | 第34-35页 |
3、健全金融市场行政与刑事法律制度的联动立法 | 第35-36页 |
(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 | 第36-39页 |
1、对检察、审判实务中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方式进行细化 | 第36-37页 |
2、保障司法救济途径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