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

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驱动的车削加工系统建模与控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超磁致伸缩材料简介第15-17页
        1.2.1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性能第15-16页
        1.2.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工作机理第16-17页
    1.3 非圆型面零件车削加工驱动方式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GMM滞回特性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1 Preisach模型第19页
        1.4.2 Jiles-Atherton模型第19-21页
        1.4.3 自由能模型第21-22页
        1.4.4 神经网络模型第22页
    1.5 GMA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现状第22-25页
    1.6 GMA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25-26页
    1.7 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第26-27页
    1.8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7-30页
第2章 中凸变椭圆活塞裙部加工数据生成方法研究第30-46页
    2.1 车削系统活塞成型原理第30-32页
        2.1.1 车削系统加工原理第30-31页
        2.1.2 中凸变椭圆型面车削加工运动分析第31-32页
    2.2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拟合第32-39页
        2.2.1 NURBS简介第32页
        2.2.2 NURBS定义第32-33页
        2.2.3 NURBS性质第33-34页
        2.2.4 NURBS曲线拟合第34-35页
        2.2.5 精度分析第35-38页
        2.2.6 边端效应的处理第38-39页
    2.3 活塞裙部中凸变椭圆加工实现第39-44页
        2.3.1 中凸变椭圆活塞截面数据生成第40-41页
        2.3.2 数据前处理第41页
        2.3.3 虚拟样本点的构造第41页
        2.3.4 中凸变椭圆活塞裙面NURBS曲线拟合第41-44页
    2.4 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GMA车削加工系统建模与分析第46-64页
    3.1 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动力学模型第46-60页
        3.1.1 外激励电流与磁场关系模型第46-48页
        3.1.2 激励磁场与磁化磁场滞回关系模型第48-49页
        3.1.3 磁化磁场与磁致伸缩应变关系模型第49页
        3.1.4 几何非线性的引入第49-51页
        3.1.5 GMA动力学模型第51-52页
        3.1.6 模型验证第52-54页
        3.1.7 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4-60页
            3.1.7.1 输出响应第54-55页
            3.1.7.2 偏置磁场的影响第55-56页
            3.1.7.3 负载等效阻尼的影响第56-57页
            3.1.7.4 负载等效刚度的影响第57页
            3.1.7.5 预应力的影响第57-58页
            3.1.7.6 温度的影响第58页
            3.1.7.7 温度、预应力对最佳激励磁场幅值的影响第58-59页
            3.1.7.8 几何非线性系数α_1及α_2的系数的影响第59-60页
    3.2 GMA车削加工系统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0-61页
        3.2.1 车削力模型第60-61页
        3.2.2 动力学模型第61页
    3.3 小结第61-64页
第4章 考虑几何非线性的GMA车削系统控制第64-76页
    4.1 SISO系统的精确反馈线性化第64-68页
        4.1.1 基本概念介绍第64-66页
        4.1.2 精确反馈线性化第66-68页
    4.2 控制器的设计第68-72页
        4.2.1 GMA车削加工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8-69页
        4.2.2 GMA车削系统的精确反馈线性化第69-70页
        4.2.3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第70-71页
        4.2.4 总控制器第71-72页
    4.3 仿真研究第72-74页
    4.4 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GMA车削系统RBF前馈多模自适应反馈控制第76-90页
    5.1 前馈磁滞补偿滑模自适应控制思想第76-77页
    5.2 RBF神经网络控制设计第77-78页
    5.3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第78-84页
        5.3.1 滑模面的设计第78-79页
        5.3.2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第79-80页
        5.3.3 算法步骤第80-81页
        5.3.4 仿真分析第81-84页
    5.4 基于磁滞补偿的GMA车削系统多模控制第84-89页
        5.4.1 GMA车削系统多模自适应控制设计第84-85页
        5.4.2 切换条件的性能指标第85页
        5.4.3 PID控制器的设计第85-86页
        5.4.4 仿真研究第86-89页
    5.5 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GMA车削加工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第90-98页
    6.1 研究问题描述第90页
    6.2 控制器的设计第90-96页
        6.2.1 模型的等价变换第90-91页
        6.2.2 控制器的设计第91-92页
        6.2.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92-94页
        6.2.4 稳定性分析第94-96页
    6.3 算法步骤第96页
    6.4 仿真研究第96-97页
    6.5 小结第97-98页
第7章 GMA车削加工零件及结果虚拟显示第98-114页
    7.1 系统需求分析第98页
    7.2 虚拟加工系统设计第98-110页
        7.2.1 开发平台第98页
        7.2.2 显示系统第98-99页
        7.2.3 编程语言选择第99页
        7.2.4 功能模块设计第99-110页
            7.2.4.1 功能模块实现要求第99-100页
            7.2.4.2 功能模块具体设计第100-107页
            7.2.4.3 功能实现原理以及算法分析第107-110页
    7.3 系统测试第110-112页
        7.3.1 测试环境搭建第110页
        7.3.2 测试用例编写第110页
        7.3.3 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第110-112页
    7.4 小结第112-114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历第12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新型城镇化及推进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研究--以职业价值观教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