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29页 |
1 球兰简介 | 第13-14页 |
2 中药材及其抑菌作用 | 第14-17页 |
2.1 中药材抑菌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2.2 中药材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2.2.1 单味中药 | 第15-16页 |
2.2.2 复方制剂 | 第16页 |
2.2.3 中药与抗生素合用 | 第16页 |
2.3 中药材体外抑菌试验 | 第16-17页 |
3 皂苷 | 第17-26页 |
3.1 结构分类 | 第17-18页 |
3.2 皂苷溶解性 | 第18页 |
3.3 皂苷的鉴别 | 第18页 |
3.3.1 溶血实验 | 第18页 |
3.3.2 泡沫实验 | 第18页 |
3.3.3 显色实验 | 第18页 |
3.4 皂苷活性 | 第18-26页 |
3.4.1 表面活性 | 第19页 |
3.4.2 抗凝血、溶血作用 | 第19-20页 |
3.4.3 抗细菌、真菌活性 | 第20-21页 |
3.4.4 降血脂、血糖、胆固醇作用 | 第21页 |
3.4.5 增强免疫调节作用 | 第21-22页 |
3.4.6 祛痰、止咳 | 第22-23页 |
3.4.7 抗癌、抗肿瘤 | 第23页 |
3.4.8 抗氧化作用、抗衰老作用 | 第23-25页 |
3.4.9 杀虫作用 | 第25-26页 |
4 中药材及其提取 | 第26-27页 |
4.1 中药材的提取及原理 | 第26-27页 |
4.2 中药材提取的必要性 | 第27页 |
5 中药材研究前景 | 第27-28页 |
6 本试验研究目的意义 | 第28-29页 |
第一章 球兰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 第29-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2 方法 | 第29-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2.1 球兰茎水提液、球兰茎80%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 第31-32页 |
2.2 球兰叶水提液、球兰叶80%乙醇提取液和球兰叶汁的抑菌效果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3.1 中药材及球兰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33-34页 |
3.2 球兰各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效果的比较 | 第34页 |
3.3 球兰各提取液对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的比较 | 第3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球兰各提取液化学成分验证 | 第35-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1.1 材料 | 第35页 |
1.2 方法 | 第35-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2.1 球兰叶汁、80%乙醇提取液、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预试结果 | 第38页 |
2.2 球兰茎80%乙醇提取液、水提液化学成分预试结果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3.1 中药材化学成分验证背景 | 第39-40页 |
3.2 中药材化学成分验证原理 | 第40页 |
3.3 中药材化学成分验证注意事项 | 第40-4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球兰粗皂苷提取、检验 | 第4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材料 | 第42页 |
1.2 方法 | 第42-43页 |
1.2.1 水饱和正丁醇的制备 | 第42页 |
1.2.2 球兰总皂苷的提取(粗品) | 第42-43页 |
1.2.3 球兰粗皂苷的提取(总皂苷初步分离纯化) | 第43页 |
1.2.4 粗皂苷的检验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2.1 泡沫试验结果 | 第43-44页 |
2.2 显色反应验证结果 | 第44-45页 |
2.3 滤纸片溶血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3.1 中药材中皂苷成分常见的提取方法 | 第46页 |
3.2 中药材中皂苷成分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46-48页 |
3.3 球兰粗皂苷的提取 | 第4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粗皂苷溶血性质研究 | 第49-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1.1 材料 | 第49页 |
1.2 方法 | 第49-51页 |
1.2.1 2%兔红血球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1.2.2 球兰粗皂苷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1.2.3 溶血现象观察(A组) | 第50页 |
1.2.4 最低溶血浓度的测定(B组) | 第50页 |
1.2.5 溶血程度计算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2.1 A组粗皂苷的溶血作用观察 | 第51页 |
2.2 B组粗皂苷的溶血作用观察 | 第51-52页 |
2.3 B组粗皂苷的溶血率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3.1 中药材皂苷成分的溶血作用 | 第53页 |
3.2 皂苷溶血试验条件研究 | 第53-54页 |
3.3 球兰粗皂苷溶血性质 | 第5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粗皂苷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5-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1.1 材料 | 第55页 |
1.2 方法 | 第55-56页 |
1.2.1 粗皂苷总抗氧化力的测定 | 第55-56页 |
1.2.2 粗皂苷体外超氧阴离子(O_2~-·)清除率的测定 | 第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2.1 粗皂苷体外总抗氧化力 | 第56-57页 |
2.2 粗皂苷体外对O_2~-·的清除率 | 第57-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球兰粗皂苷止咳、祛痰研究 | 第61-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1.1 材料 | 第61页 |
1.2 方法 | 第61-64页 |
1.2.1 咳嗽合格实验鼠的筛选 | 第62页 |
1.2.2 试验小鼠的分组 | 第62页 |
1.2.3 试验小鼠的饲养 | 第62页 |
1.2.4 小鼠咳嗽试验 | 第62-63页 |
1.2.5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3页 |
1.2.6 小鼠祛痰试验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2.1 球兰粗皂苷对小鼠咳嗽的影响 | 第64-65页 |
2.2 球兰粗皂苷对小鼠祛痰的影响 | 第65-66页 |
2.2.1 酚红标准曲线 | 第65页 |
2.2.2 球兰粗皂苷对小鼠祛痰的影响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3.1 止咳、祛痰研究背景 | 第66-67页 |
3.2 皂苷成分的止咳、祛痰作用 | 第67-68页 |
3.3 祛痰试验研究方法 | 第68页 |
3.4 制造氨水环境的注意事项 | 第6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球兰粗皂苷对小鼠抗氧化水平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69-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页 |
1.1 材料 | 第69页 |
1.2 方法 | 第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2.1 粗皂苷对小鼠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 第69-70页 |
2.2 粗皂苷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3.1 皂苷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 第71-72页 |
3.2 皂苷成分体内、外抗氧化作用与“益气”之间的关系 | 第72页 |
3.3 皂苷成分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72页 |
3.4 球兰粗皂苷活性功能研究 | 第72-7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八章 球兰粗皂苷制备液相条件的初步探索 | 第74-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1.1 材料 | 第74页 |
1.2 方法 | 第74-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3 讨论 | 第80-81页 |
3.1 制备型液相色谱及其在分离纯化皂苷成分中的应用 | 第80-81页 |
3.2 制备型液相色谱的应用前景 | 第81页 |
3.3 制备型液相色谱在分离纯化球兰皂苷的意义 | 第8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创新点 | 第8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缩略词表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