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缘起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的缘起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的对象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对比启示 | 第15-22页 |
1.4.1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 第15-18页 |
1.4.2 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及问题综述 | 第18-20页 |
1.4.3 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特点对比 | 第20-21页 |
1.4.4 本课题的学术思想及研究侧重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22-24页 |
1.5.1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1.5.2 研究的框架 | 第23-24页 |
2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体系 | 第24-39页 |
2.1 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 | 第24-29页 |
2.1.1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1.2 绿色基础设施的结构类型 | 第25-27页 |
2.1.3 其他相关概念 | 第27-29页 |
2.2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2.2.1 公园体系 | 第29页 |
2.2.2 绿带 | 第29-30页 |
2.2.3 绿道 | 第30-31页 |
2.2.4 绿地生态网络 | 第31-32页 |
2.3 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价值效益 | 第32-35页 |
2.3.1 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 | 第32-33页 |
2.3.2 绿色基础设施的价值功能 | 第33-35页 |
2.4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方法 | 第35-39页 |
2.4.1 主要内容及原则 | 第35-36页 |
2.4.2 构建方法 | 第36-39页 |
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规模弹性与空间弹性 | 第39-58页 |
3.1 弹性规划的理论与体系建构 | 第39-43页 |
3.1.1 弹性规划的概念与发展 | 第39-40页 |
3.1.2 弹性规划的特征 | 第40-41页 |
3.1.3 规划的弹性设置 | 第41-43页 |
3.2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模弹性 | 第43-51页 |
3.2.1 多样性原则 | 第43-49页 |
3.2.2 多尺度原则 | 第49-51页 |
3.3 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弹性 | 第51-58页 |
3.3.1 复合性原则 | 第51-55页 |
3.3.2 模块化原则 | 第55-58页 |
4 依托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弹性规划案例分析 | 第58-77页 |
4.1 国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弹性规划案例 | 第58-65页 |
4.1.1 英国卡莱尔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 | 第58-60页 |
4.1.2 美国纽约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 | 第60-63页 |
4.1.3 英美案例中的弹性规划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4.2 国内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弹性规划案例 | 第65-73页 |
4.2.1 深圳前海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 | 第65-68页 |
4.2.2 浙江省慈溪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 | 第68-71页 |
4.2.3 河北省玉田县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规划 | 第71-72页 |
4.2.4 弹性规划的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4.3 国内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启示 | 第73-77页 |
4.3.1 弹性规划定位层面 | 第73-74页 |
4.3.2 弹性规划方法层面 | 第74页 |
4.3.3 弹性规划内容层面 | 第74-75页 |
4.3.4 弹性规划效益层面 | 第75页 |
4.3.5 弹性规划程序层面 | 第75-77页 |
5 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弹性规划的发展、困境及实施对策 | 第77-83页 |
5.1 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弹性规划的发展 | 第77-78页 |
5.2 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弹性规划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78-80页 |
5.2.1 参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编制主体单一 | 第78-79页 |
5.2.2 行政藩篱一定程度上阻碍规划实施 | 第79页 |
5.2.3 市场条件下绿色基础设施参与利益博弈 | 第79页 |
5.2.4 规划尺度单一阻碍绿色基础设施功效的发挥 | 第79页 |
5.2.5 绿地系统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 | 第79-80页 |
5.2.6 规模过于庞大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 | 第80页 |
5.3 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弹性规划的实施对策 | 第80-83页 |
5.3.1 合理完善编制主体科学组织规划实施 | 第80页 |
5.3.2 建立和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的评价体系 | 第80-81页 |
5.3.3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现有相关规划的衔接 | 第81页 |
5.3.4 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管理方式 | 第81页 |
5.3.5 绿色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衔接 | 第81-82页 |
5.3.6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第82-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6.2 研究特色 | 第8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6.4 不足之处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