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聚类分析概述 | 第11-13页 |
1.3 图聚类问题简介 | 第13-14页 |
1.3.1 图聚类问题描述 | 第13-14页 |
1.3.2 图聚类算法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4 DNA计算简介 | 第14-16页 |
1.4.1 DNA计算概述 | 第14-15页 |
1.4.2 DNA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论文创新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5.1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2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图聚类算法 | 第18-28页 |
2.1 图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 第18-21页 |
2.1.1 图的概念(图、加权图、完全图) | 第18页 |
2.1.2 图的矩阵 | 第18-20页 |
2.1.3 最小生成树 | 第20-21页 |
2.2 典型的图聚类方法 | 第21-24页 |
2.2.1 Kernighan-Lin 算法 | 第21页 |
2.2.2 谱聚类算法 | 第21-22页 |
2.2.3 层次聚类方法 | 第22-24页 |
2.3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图聚类方法 | 第24-27页 |
2.3.1 数据集的生成树表示 | 第24-26页 |
2.3.2 最小生成树图聚类算法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DNA计算 | 第28-35页 |
3.1 DNA分子的结构 | 第28-29页 |
3.2 DNA计算的分子生物操作 | 第29-32页 |
3.2.1 DNA计算的工具——生化酶 | 第29-30页 |
3.2.2 DNA计算的分子操作手段 | 第30-32页 |
3.3 DNA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3.3.1 粘贴模型 | 第33页 |
3.3.2 剪接模型 | 第33页 |
3.3.3 质粒模型 | 第33页 |
3.3.4 DNA插入-删除模型 | 第33-34页 |
3.4 DNA计算的一般流程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DNA计算的点边双加权属性图聚类算法 | 第35-53页 |
4.1 双加权属性图聚类模型 | 第35-36页 |
4.2 计算模型及生物操作 | 第36-37页 |
4.3 图聚类算法的DNA编码方式 | 第37-40页 |
4.3.1 子链的编码 | 第37-39页 |
4.3.2 主链的编码 | 第39-40页 |
4.4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图聚类DNA算法 | 第40-46页 |
4.4.1 算法描述 | 第40-42页 |
4.4.2 算法例证 | 第42-46页 |
4.5 算法仿真 | 第46-50页 |
4.5.1 仿真过程 | 第46-48页 |
4.5.2 仿真结果 | 第48-50页 |
4.6 算法分析 | 第50-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属性图聚类DNA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问题上的应用 | 第53-59页 |
5.1 网络模型 | 第53-54页 |
5.1.1 网络分簇问题概述 | 第53页 |
5.1.2 网络通信模型 | 第53页 |
5.1.3 应用前提 | 第53-54页 |
5.2 静态分簇机制 | 第54-55页 |
5.3 LEACH-DNACLUSTER算法的实现 | 第55-56页 |
5.4 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