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假体多尺度建模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引言 | 第11页 |
| 1.2 骨骼缺损修复技术概述 | 第11-13页 |
| 1.3 人工假体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 1.3.1 假体材料 | 第13-14页 |
| 1.3.2 骨骼及假体建模技术 | 第14-16页 |
| 1.3.3 假体的制备 | 第16-18页 |
| 1.3.4 假体固定方法 | 第18-19页 |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9-20页 |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1.4.2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20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2章 人体骨骼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 第21-35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 | 第21-26页 |
| 2.2.1 骨材料力学特性的实验测定结果 | 第22-24页 |
| 2.2.2 基于CT图像对骨骼材料特性的研究 | 第24页 |
| 2.2.3 骨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 第24-26页 |
| 2.3 骨骼内部细观结构研究 | 第26-29页 |
| 2.3.1 松质骨 | 第26-28页 |
| 2.3.2 密质骨 | 第28-29页 |
| 2.4 骨骼自适应性重建机理研究 | 第29-33页 |
| 2.4.1 骨骼自适应性重建理论的发展 | 第29-30页 |
| 2.4.2 骨骼进行自适应性重建的生物学基础 | 第30-32页 |
| 2.4.3 骨骼自适应性重建过程 | 第32-33页 |
| 2.5 基于自适应性重建理论的假体松动机理 | 第33-34页 |
| 2.6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基于逆向工程和CT图像的骨骼模型重建研究 | 第35-47页 |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 3.2 建立骨骼实体模型 | 第36-44页 |
| 3.2.1 获取医学CT图像 | 第36-37页 |
| 3.2.2 医学CT图像处理 | 第37-39页 |
| 3.2.3 三维重建 | 第39-43页 |
| 3.2.4 重建模型误差评估 | 第43-44页 |
| 3.3 模型应用 | 第44-46页 |
| 3.3.1 辅助人工假体修复手术 | 第44-45页 |
| 3.3.2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生成 | 第45-46页 |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基于组织工程建立假体多尺度模型 | 第47-59页 |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 4.2 建立假体的宏观模型 | 第48-51页 |
| 4.2.1 建立病理区的三维模型 | 第48页 |
| 4.2.2 建立假体模型 | 第48-51页 |
| 4.3 建立组织工程化假体的多尺度模型 | 第51-57页 |
| 4.3.1 股骨待修复部位力学特性分析 | 第51-54页 |
| 4.3.2 选定模型材料 | 第54页 |
| 4.3.3 确定模型细观结构 | 第54-57页 |
| 4.3.4 建立细观CAD模型 | 第57页 |
| 4.4 建立多尺度CAD模型 | 第57页 |
| 4.5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股骨-假体生物力学仿真研究 | 第59-71页 |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 5.2 建立股骨-假体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 | 第60-65页 |
| 5.2.1 建立股骨的有限元模型 | 第60-64页 |
| 5.2.2 建立假体的有限元模型 | 第64-65页 |
| 5.2.3 耦合设置 | 第65页 |
| 5.3 股骨-假体有限元模型静力学分析 | 第65-70页 |
| 5.3.1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65-66页 |
| 5.3.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 5.4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 6.1 结论 | 第71页 |
| 6.2 建议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