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2 全断面掘进机概述 | 第12-15页 |
| 1.2.1 管片拼装机简介 | 第13-14页 |
| 1.2.2 刀盘简介 | 第14-15页 |
| 1.3 全断面掘进机关键功能部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1 管片拼装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2 刀盘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19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理论 | 第20-34页 |
| 2.1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 第20-23页 |
| 2.1.1 虚拟样机技术概念 | 第20-21页 |
| 2.1.2 虚拟样机技术形成和发展 | 第21-22页 |
| 2.1.3 虚拟样机技术特点 | 第22页 |
| 2.1.4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 | 第22-23页 |
| 2.2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ADAMS软件 | 第23-29页 |
| 2.2.1 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3页 |
| 2.2.2 多体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2.2.3 虚拟样机技术的实现与ADAMS软件 | 第25-29页 |
| 2.3 有限单元法理论与ANSYS软件 | 第29-33页 |
| 2.3.1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 | 第29页 |
| 2.3.2 有限元法分类 | 第29-30页 |
| 2.3.3 有限元典型分析步骤 | 第30-32页 |
| 2.3.4 ANSYS软件简介 | 第32-3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全断面掘进机关键功能部件模型的建立 | 第34-44页 |
| 3.1 Pro/E软件简介 | 第34-35页 |
| 3.2 管片拼装机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 第35-40页 |
| 3.2.1 管片拼装机结构组成 | 第35页 |
| 3.2.2 管片拼装机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 第35-36页 |
| 3.2.3 管片拼装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36-37页 |
| 3.2.4 管片拼装机各机构零件的建模与装配 | 第37-40页 |
| 3.3 刀盘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 3.3.1 刀盘结构组成 | 第40-41页 |
| 3.3.2 刀盘的工作过程 | 第41页 |
| 3.3.3 刀盘的技术参数 | 第41-42页 |
| 3.3.4 刀盘的建模与装配 | 第42-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全断面掘进机关键功能部件仿真分析 | 第44-62页 |
| 4.1 管片拼装机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 第44-58页 |
| 4.1.1 拼装管片的工作路线与时间规划 | 第44-45页 |
| 4.1.2 Pro/E与ADAMS模型转化及数据传递 | 第45页 |
| 4.1.3 管片拼装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 4.1.4 管片拼装机运动学仿真及分析 | 第47-53页 |
| 4.1.5 管片拼装机动力学仿真及分析 | 第53-55页 |
| 4.1.6 管片拼装机液压油缸设计计算 | 第55-58页 |
| 4.2 刀盘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 4.2.1 刀盘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 4.2.2 刀盘掘进过程仿真及分析 | 第59-6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全断面掘进机关键功能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62-82页 |
| 5.1 管片拼装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62-70页 |
| 5.1.1 管片拼装机的整机结构静力分析 | 第62-65页 |
| 5.1.2 管片拼装机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 第65-70页 |
| 5.2 刀盘有限元分析 | 第70-81页 |
| 5.2.1 刀盘结构静力分析 | 第70-73页 |
| 5.2.2 刀盘模态分析 | 第73-76页 |
| 5.2.3 刀盘结构可靠性分析 | 第76-8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 6.2 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