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国内外铁路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1.2 钢轨的使用情况 | 第12-14页 |
1.2 钢轨损伤 | 第14-18页 |
1.2.1 钢轨的主要损伤形式 | 第14-15页 |
1.2.2 钢轨损伤的原因 | 第15-17页 |
1.2.3 钢轨探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17-18页 |
1.3 金属磁记忆法 | 第18-24页 |
1.3.1 金属磁记忆法简介 | 第18-19页 |
1.3.2 与传统无损检测方法比较 | 第19-21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4 金属磁记忆法在钢轨检测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15kg/m钢轨单点受冲击的漏磁信号检测 | 第25-4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25-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8-31页 |
2.3.1 试件基本尺寸及加载形式 | 第28-29页 |
2.3.2 漏磁信号检测迹线布置 | 第29页 |
2.3.3 实验步骤 | 第29-31页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43页 |
2.4.1 单点冲击时漏磁信号特征分析 | 第31-36页 |
2.4.2 单点冲击与静载时漏磁信号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2.4.3 单点冲击时漏磁信号随高度和冲击次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 第39-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15kg/m钢轨多点受冲击的漏磁信号检测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4-47页 |
3.2.1 试件基本尺寸及加载形式 | 第44-45页 |
3.2.2 漏磁信号检测迹线布置 | 第45-46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3.3.1 多点冲击时上表面漏磁信号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3.3.2 检测时放置方向和加载前试件是否退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49-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磁记忆方法的15kg/m钢轨受冲击点的反演 | 第54-73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4-56页 |
4.2.1 试件基本尺寸、加载形式和检测迹线布置 | 第54-55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55-56页 |
4.3 依据法向漏磁信号峰值点反演受冲击点位置 | 第56-66页 |
4.3.1 受冲击点法向漏磁信号特征 | 第56-58页 |
4.3.2 依据扣除初始信号的法向漏磁信号反演受冲击点位置 | 第58-63页 |
4.3.3 依据原始的法向漏磁信号反演受冲击点位置 | 第63-66页 |
4.4 依据切向漏磁信号梯度值反演受冲击点位置 | 第66-69页 |
4.5 钢轨试件受冲击点位置反演结果的比较 | 第69-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