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3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六)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 文化产业 | 第15页 |
2 农村文化产业 | 第15-17页 |
二、晋城市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 | 第17-22页 |
(一) 晋城市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1 夯实新农村经济基础的需要 | 第17-18页 |
2 推进新农村政治文明的需要 | 第18页 |
3 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 第18-19页 |
4 提升新农村社会面貌的需要 | 第19页 |
(二) 晋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19-22页 |
1 区位优势明显 | 第19-20页 |
2 文化底蕴浓厚 | 第20页 |
3 发展势头良好 | 第20页 |
4 成功经验可鉴 | 第20-22页 |
三、晋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一) 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 第22-23页 |
(二) 文化事业建设情况 | 第23-24页 |
(三) 文化产业分层情况 | 第24-25页 |
(四) 文化市场消费情况 | 第25-26页 |
(五)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状况 | 第26-27页 |
四、晋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晋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1 发展水平较低 | 第27页 |
2 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和引导 | 第27-28页 |
3 产品竞争力不强 | 第28页 |
4 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 第28页 |
5 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 第28-29页 |
6 市场化程度停留在较低水平 | 第29页 |
(二) 晋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1 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30页 |
2 政府在职能上存在“缺位” | 第30-31页 |
3 人才培育机制滞后 | 第31-32页 |
4 传统重土安乡的思维模式限制相关企业的发展 | 第32页 |
5 投融资困难 | 第32页 |
6 市场发育滞后 | 第32-33页 |
五、促进晋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3-38页 |
(一)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制度 | 第33-34页 |
1 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 | 第33页 |
2 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平台 | 第33页 |
3 建立有利于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的制度 | 第33-34页 |
4 建立文化产品生产激励制度 | 第34页 |
(二)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特色优势 | 第34-35页 |
1 依托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 | 第34页 |
2 充分发挥工艺人力资源的优势 | 第34-35页 |
3 促进农村文化产业与科技的结合 | 第35页 |
(三) 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激发消费需求 | 第35-36页 |
1 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 第35-36页 |
2 激发农村文化消费需求 | 第36页 |
(四) 立足实际,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 第36-38页 |
1 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模式 | 第36页 |
2 以历史文化为主的保护性开发模式 | 第36-37页 |
3 以手工艺和演艺为主的市场开发模式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