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GPP平台无线信号处理简介 | 第10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实时信号并行处理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1.3.1 可伸缩多粒度封装设计 | 第12-13页 |
1.3.2 资源多层次分配调度和动态迁移设计 | 第13-14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GPP多核开发平台简介 | 第15-20页 |
2.1 GPP平台概述 | 第15-16页 |
2.2 Intel性能分析工具 | 第16-19页 |
2.2.1 计时机制 | 第16页 |
2.2.2 Intel C++ Compiler | 第16-17页 |
2.2.3 Intel VTune性能分析器 | 第17-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多核并行程序设计模式 | 第20-28页 |
3.1 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3.2 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1页 |
3.3 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21-22页 |
3.4 并行程序的设计模式 | 第22-26页 |
3.4.1 数据分解模式 | 第22页 |
3.4.2 分治模式 | 第22-23页 |
3.4.3 流水线模式 | 第23-24页 |
3.4.4 任务并行模式 | 第24-25页 |
3.4.5 任务图调度模式 | 第25-26页 |
3.5 手工任务分解的原则和方法 | 第26-27页 |
3.5.1 任务间负载均衡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3.5.2 任务分解原则和方法 | 第26-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GPP平台的LTE PUSCH设计实现 | 第28-40页 |
4.1 PUSCH链路设计实现 | 第28-38页 |
4.1.1 前端 | 第28-30页 |
4.1.2 解资源映射 | 第30-31页 |
4.1.3 信道估计 | 第31-33页 |
4.1.4 信道均衡 | 第33-34页 |
4.1.5 离散傅里叶逆变换 | 第34页 |
4.1.6 解调解扰 | 第34-35页 |
4.1.7 解交织复用 | 第35页 |
4.1.8 解速率匹配 | 第35-36页 |
4.1.9 解Turbo编码 | 第36-37页 |
4.1.10 解循环冗余校验 | 第37-38页 |
4.2 PUSCH链路串行处理平台 | 第38-39页 |
4.3 LTE系统对处理时延的要求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基于GPP平台的并行处理策略设计实现 | 第40-67页 |
5.1 基于Pthread的Turbo译码并行化实现 | 第40-47页 |
5.1.1 Pthread介绍 | 第40-43页 |
5.1.2 Turbo译码并行化处理分析 | 第43-45页 |
5.1.3 Turbo译码任务调度算法实现 | 第45-47页 |
5.2 基于流水线模式的子帧间并行化实现 | 第47-52页 |
5.2.1 子帧间并行化处理分析 | 第47-48页 |
5.2.2 子帧间流水线调度算法实现 | 第48-50页 |
5.2.3 并行化处理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5.3 基于OpenMP的动态调度扩展优化方案 | 第52-66页 |
5.3.1 OpenMP介绍 | 第52-56页 |
5.3.2 符号级处理任务分解设计 | 第56-58页 |
5.3.3 符号级处理调度算法 | 第58-64页 |
5.3.4 基于BogoMIPS的可跨目标机的自适应迁移 | 第64-65页 |
5.3.5 Cache伪共享问题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7-69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