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 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 第13-19页 |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 | 第15-17页 |
(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 | 第17-19页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 第19-26页 |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 第19页 |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需要 | 第19-20页 |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 | 第20页 |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依据 | 第20-22页 |
1. 世界形势时刻变化 | 第21页 |
2. 中国国情不断变化 | 第21-22页 |
3. 我国党情深刻变化 | 第22页 |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 | 第22-24页 |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价值 | 第22-23页 |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 第23-24页 |
(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存在问题 | 第24-26页 |
1.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晦涩难懂 | 第24-25页 |
2. 缺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业队伍 | 第25页 |
3. 缺乏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 第25-26页 |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途径 | 第26-36页 |
(一) 积极探索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 第26-29页 |
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 第26-28页 |
2.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28页 |
3. 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 第28-29页 |
(二) 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 | 第29-31页 |
1. 提高传播者的能力和水平 | 第29-30页 |
2. 依托教育体系提高受众者的整体素质 | 第30-31页 |
3. 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队伍建设 | 第31页 |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1-33页 |
1.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 | 第32页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 | 第32-33页 |
(四) 以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3-36页 |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 | 第33-34页 |
2.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源泉 | 第34页 |
3. 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