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大众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1-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大众文化的基本内容第14-21页
 (一) 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第14-15页
  1. 大众文化的产生第14页
  2. 大众文化的发展第14-15页
 (二) 大众文化的内涵及特点第15-18页
  1. 大众文化的内涵第15-16页
  2. 大众文化的特点第16-18页
 (三) 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第18-21页
  1. 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第18-19页
  2. 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第19-21页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第21-27页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第21-22页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缘由及实践经验第22-23页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第22页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第22-23页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第23-27页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第23-25页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第25-27页
三、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第27-35页
 (一) 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作用第27-30页
  1. 大众文化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局限性第28-29页
  2. 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接受性第29页
  3. 大众文化的趣味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第29-30页
 (二) 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消极影响第30-35页
  1. 大众文化的功利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冲击第30-31页
  2. 大众文化的程式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第31-32页
  3.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消解第32-33页
  4.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遮蔽第33-35页
四、大众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第35-39页
 (一) 大众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原则第35页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35页
  2.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第35页
  3. 坚持三贴近原则第35页
 (二) 大众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方法第35-37页
  1. 创造一种与大众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结合的宣传内容第35-36页
  2. 运用一些依事论理且充满真情的宣传方法第36页
  3. 培养一支坚信且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宣传队伍第36-37页
  4. 探索并形成一套持久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第37页
 (三) 大众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第37-39页
  1.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内容的具体化第37页
  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文字的通俗化第37-38页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方式的艺术化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3页
后记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探析
下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