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目录 | 第12-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23页 |
1.1.1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 第15-20页 |
1.1.2 LTE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和QoS保证机制 | 第20-23页 |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23-25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5-29页 |
1.3.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5-28页 |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第二章 LTE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调度算法概述 | 第35-51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eNB协议栈及MAC层调度器概述 | 第36-38页 |
2.3 LTE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关键技术概述 | 第38-41页 |
2.3.1 MIMO-OFDM技术 | 第38-40页 |
2.3.2 CQI上报机制 | 第40-41页 |
2.3.3 AMC技术 | 第41页 |
2.4 LTE通信系统中调度算法设计概述 | 第41-46页 |
2.4.1 时域调度算法 | 第43-45页 |
2.4.2 频域调度算法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第三章 单用户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调度算法 | 第51-77页 |
3.1 引言 | 第51-53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53-63页 |
3.2.1 网络场景 | 第53-54页 |
3.2.2 I-METRA信道模型 | 第54-57页 |
3.2.3 高速铁路信道模型 | 第57-63页 |
3.3 单用户调度算法设计 | 第63-70页 |
3.3.1 总体设计 | 第63-64页 |
3.3.2 时域调度算法 | 第64-66页 |
3.3.3 频域调度算法 | 第66-70页 |
3.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70-75页 |
3.4.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70-71页 |
3.4.2 性能分析 | 第71-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多用户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调度算法 | 第77-95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通信场景及系统模型 | 第78-80页 |
4.3 基于流量和缓存队列随机参数预测的调度算法 | 第80-88页 |
4.3.1 流量模型构造算法 | 第81-83页 |
4.3.2 流量状态预测算法 | 第83-84页 |
4.3.3 调度决策算法 | 第84-88页 |
4.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88-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第五章 LTE系统中DRX机制调度算法 | 第95-131页 |
5.1 引言 | 第95-98页 |
5.2 技术背景 | 第98-102页 |
5.2.1 RRC_Connected模式DRX机制 | 第98-100页 |
5.2.2 自相似流量 | 第100-102页 |
5.3 RRC_Connected模式下DRX机制分析模型 | 第102-110页 |
5.3.1 自相似流量模型 | 第102-103页 |
5.3.2 基于半马尔科夫过程的DRX分析模型 | 第103-110页 |
5.4 在线参数预测算法 | 第110-120页 |
5.4.1 流量状态估计 | 第110-115页 |
5.4.2 UE DRX状态预测 | 第115-120页 |
5.5 在线节能算法 | 第120-122页 |
5.6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122-127页 |
5.6.1 对DRX解析模型的评估 | 第123-126页 |
5.6.2 对OPSS的评估 | 第126-12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31-133页 |
6.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131-132页 |
6.2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132-133页 |
附录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