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帮助自杀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概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一、 教唆自杀行为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帮助自杀行为的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包容性 | 第16-17页 |
二、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危害性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立法与司法 | 第18-21页 |
一、 国外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法律规定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司法认定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理论探究 | 第21-40页 |
第一节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如何归责 | 第21-26页 |
一、 我国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归责之争论 | 第21-22页 |
二、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之因果关系判断 | 第22-26页 |
第二节 过失犯罪存在的可能性 | 第26-32页 |
一、 我国对于过失犯罪存在可能性的争论 | 第26-27页 |
二、 对于“过失”帮助行为的认定 | 第27-32页 |
第三节 不作为犯罪存在的可能性 | 第32-40页 |
一、 我国对于不作为犯罪存在可能性的争论 | 第32-33页 |
二、 教唆、帮助者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可能性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三章 对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规制 | 第40-44页 |
第一节 单独入罪的必要性 | 第40-42页 |
一、 是否应当单独入罪的争论 | 第40-41页 |
二、 自杀行为的属性研究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量刑标准 | 第42-44页 |
一、 故意教唆、帮助行为的量刑 | 第42-43页 |
二、 过失帮助行为的量刑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