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17页 |
二、 基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框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框架内容 | 第18-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生机制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一、 政府购买服务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二、 政府购买服务的可行性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压力和动力:现实依据 | 第25-28页 |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政令推动 | 第26-27页 |
二、 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压力 | 第27页 |
三、 压力体制下的理性考量 | 第27-28页 |
四、 社会组织的功能优势 | 第28页 |
第三节 政府购买服务发生机制中的先天不足 | 第28-32页 |
一、 社会组织间竞争性缺失 | 第29-30页 |
二、 社会组织成长发育不健全 | 第30页 |
三、 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非对称性资源依赖关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 | 第32-34页 |
一、 定向委托----JY 社区人才中心承接项目 | 第32-33页 |
二、 公益招投标---BBT 中标公益创投养老项目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一、 重人情、轻合约的过度关系化 | 第34-36页 |
二、 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谋行为 | 第36-38页 |
三、 政府购买服务的目标导向错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运行机制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一、 由街居体制向社区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不适应性 | 第39-40页 |
二、 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 第40-42页 |
三、 合作文化基础薄弱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 | 第44-50页 |
第一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价机制的实践 | 第44-45页 |
一、 对社会组织的评价 | 第44-45页 |
二、 对公共服务的评价 | 第45页 |
第二节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一、 评价主体缺位 | 第45-47页 |
二、 评价内容和方式简单 | 第47-48页 |
三、 评价结果流于形式 | 第48页 |
第三节 评价机制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一、 相关监督和评估制度不完善 | 第48-49页 |
二、 评价意义认识不足 | 第49页 |
三、 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强化培育与规制并重的基层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建构 | 第50-61页 |
第一节 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 | 第50-53页 |
一、 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50-52页 |
二、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健全政府购买的制度体系建设 | 第53-56页 |
一、 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法工作 | 第53-54页 |
二、 规范政府购买的法定流程 | 第54-55页 |
三、 完善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购买机制 | 第56-61页 |
一、 建立社会组织自我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二、 建立多元监督机制 | 第57-58页 |
三、 建立评估问责机制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