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影响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低的因素 | 第10-11页 |
| ·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 | 第10页 |
| ·染色织物的表面光洁度 | 第10-11页 |
| ·活性染料和纤维间共价键的稳定性 | 第11页 |
| ·提高湿摩擦牢度的措施 | 第11-12页 |
| ·加强织物前处理 | 第11页 |
| ·选择合理的染色工艺 | 第11页 |
| ·充分皂洗 | 第11-12页 |
| ·对织物进行适当的后整理 | 第12页 |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类型 | 第12-14页 |
| ·聚胺类固色剂 | 第12-13页 |
| ·交联反应型固色剂 | 第13页 |
| ·季铵盐化的反应性树脂 | 第13页 |
| ·季铵盐类高聚物 | 第13页 |
| ·季铵盐类反应型高聚物 | 第13-14页 |
| ·水性聚氨酯类湿摩牢度提升剂 | 第14页 |
| ·水性聚氨酯的沿革及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 | 第15页 |
|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固色剂LH | 第15页 |
| ·无醛固色剂A-1 | 第15页 |
| ·湿摩擦牢度增进剂CY-3101 | 第15页 |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ZQ-W | 第15-16页 |
| ·目前市场上的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缺陷 | 第16-17页 |
| 第2章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应用 | 第17-28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合成水性聚氨酯的原料 | 第17-19页 |
| ·多元醇化合物 | 第17页 |
| ·多异氰酸酯 | 第17-18页 |
| ·内乳化剂 | 第18页 |
| ·扩链剂 | 第18页 |
| ·成盐剂 | 第18页 |
| ·有机溶剂 | 第18-19页 |
| ·水 | 第19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 第19-21页 |
| ·外乳化法 | 第19页 |
| ·内乳化法 | 第19-21页 |
| ·异氰酸酯基的基本反应 | 第21-23页 |
| ·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反应 | 第22页 |
| ·异氰酸酯基与氨基的反应 | 第22页 |
| ·异氰酸酯基与水的反应 | 第22页 |
| ·异氰酸酯的自聚与加聚 | 第22-23页 |
| ·水性聚氨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染色助剂 | 第23页 |
| ·印花助剂 | 第23-24页 |
| ·后整理剂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的主要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5页 |
| ·本课题的主旨 | 第25页 |
| ·合成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B 原料 | 第2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本课题中的合成反应式 | 第26页 |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 ·成膜覆盖机理 | 第26页 |
| ·成盐机理 | 第26-27页 |
| ·吸附、交联、固色机理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8-34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的合成 | 第29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应用工艺的优化 | 第29-30页 |
| ·性能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 ·含固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游离的-NCO 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31页 |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1页 |
| ·摩擦牢度的测试 | 第31页 |
| ·织物色差的测试 | 第31-32页 |
| ·耐水洗性测试 | 第32页 |
| ·耐皂洗性测试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合成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46页 |
| ·合成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4-43页 |
| ·合成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 ·合成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 ·DMPA 用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 ·DMPA 加入方式的确定 | 第37-38页 |
| ·R 值(n(MDI)/n(PEG))的确定 | 第38页 |
| ·扩链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 ·扩链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改性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40页 |
| ·二乙烯三胺和环氧氯丙烷用量的确定 | 第40-42页 |
| ·反应体系的 pH 值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搅拌速度对乳液稳定性及透明度的影响 | 第43页 |
| ·产物的红外波谱分析 | 第43-45页 |
| ·聚氨酯预聚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 ·扩链后聚氨酯乳液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B 外观与性状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应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58页 |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B 应用工艺优化 | 第46-53页 |
| ·使用浓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 ·焙烘温度的确定 | 第47-49页 |
| ·焙烘时间的确定 | 第49-50页 |
| ·轧余率的确定 | 第50-52页 |
| ·浸轧次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 ·整理液pH 值的确定 | 第53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B 的应用性能 | 第53-56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B 对织物色光的影响 | 第53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B 的耐水洗性 | 第53-54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B 的耐皂洗性 | 第54-55页 |
| ·其它助剂对湿摩牢度提升剂 B 的整理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B 对不同染色织物的整理效果对比 | 第55-56页 |
| ·湿摩牢度提升剂B 与其它湿摩牢度提升剂的整理效果对比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