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不同的MPI聚合通信操作 | 第15-17页 |
1.2.2 聚合通信操作的实现算法 | 第17-20页 |
1.2.3 软硬件结合的聚合通信优化 | 第20页 |
1.2.4 其他方面的研究 | 第20页 |
1.2.5 小结 | 第20-2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面向聚合通信操作的卸载优化技术 | 第23-33页 |
2.1 不同网络平台的MPI聚合通信操作的卸载优化 | 第23-26页 |
2.1.1 Blue Gene上的MPI聚合通信操作的卸载优化 | 第23-24页 |
2.1.2 Qs Net上的MPI聚合通信优化 | 第24-25页 |
2.1.3 Portals上的MPI聚合通信优化 | 第25-26页 |
2.2“天河”高速互连网络的聚合通信卸载优化机制 | 第26-31页 |
2.2.1“天河”高速互连网络结构简介 | 第26-28页 |
2.2.2 基于“天河”高速互连网络的聚合通信卸载操作 | 第28-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扩展的 α-β 模型的软硬件结合评价模型 | 第33-45页 |
3.1 扩展的 α-β 聚合通信评价模型 | 第33-39页 |
3.1.1 基于点对点实现的聚合通信 | 第33-35页 |
3.1.2 α-β 模型简介 | 第35-36页 |
3.1.3 α-β 模型的扩展 | 第36-38页 |
3.1.4 基于点对点的栅栏同步操作的扩展 α-β 模型 | 第38-39页 |
3.2 软硬件结合的聚合通信评价模型 | 第39-42页 |
3.2.1 基于软硬件结合的聚合通信 | 第39-40页 |
3.2.2 基于软硬件结合的聚合通信操作时延评价模型 | 第40页 |
3.2.3 基于触发的栅栏同步操作的理论评价模型 | 第40-42页 |
3.2.4 基于点到点与软硬件结合的聚合通信操作对比 | 第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基于“天河”高速互连网络的聚合通信算法优化 | 第45-57页 |
4.1 树形算法优化 | 第45-48页 |
4.1.1 基于点对点的栅栏同步和广播操作算法简介 | 第45页 |
4.1.2 基于触发的栅栏同步操作和广播操作树形算法优化 | 第45-48页 |
4.2 基于触发的广播操作的实现 | 第48-53页 |
4.2.1 基于RDMA写实现的广播操作 | 第48-50页 |
4.2.2 基于零拷贝RDMA读实现的广播操作 | 第50-51页 |
4.2.3 基于MP实现的广播操作 | 第51-53页 |
4.3 基于触发的聚合通信操作的理论模型分析 | 第53-56页 |
4.3.1 栅栏同步操作理论模型分析 | 第53-54页 |
4.3.2 广播操作理论模型分析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测试分析 | 第57-67页 |
5.1 测试环境简介 | 第57页 |
5.2 软硬件结合的聚合通信操作评价模型验证 | 第57-61页 |
5.2.1 基于点到点的栅栏同步操作的扩展的 α-β 模型测试 | 第58-59页 |
5.2.2 基于触发的栅栏同步操作的模型测试 | 第59-61页 |
5.3 基于触发的栅栏同步操作测试分析 | 第61-62页 |
5.3.1 基于触发和基于点对点的栅栏同步操作测试分析 | 第61页 |
5.3.2 栅栏同步操作的不同扇出因子k值变化测试分析 | 第61-62页 |
5.4 基于触发的广播操作测试分析 | 第62-65页 |
5.4.1 基于触发的不同方法实现的广播操作测试分析 | 第62-63页 |
5.4.2 不同树形结构的基于MP的广播操作测试分析 | 第63-65页 |
5.4.3 基于触发和基于点对点实现的广播操作测试分析 | 第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7-6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