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2 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漆艺与室内环境装饰设计概述 | 第21-34页 |
2.1 漆艺概述 | 第21-29页 |
2.1.1 漆艺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2 由“器”到“艺”的发展 | 第23-27页 |
2.1.3 艺术审美特征 | 第27-29页 |
2.2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概述 | 第29-30页 |
2.2.1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的概念 | 第29页 |
2.2.2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的基本内容 | 第29-30页 |
2.3 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的可行性优势 | 第30-34页 |
2.3.1 天然环保 | 第31页 |
2.3.2 丰富空间 | 第31-32页 |
2.3.3 营造意境 | 第32页 |
2.3.4 文化意蕴 | 第32-34页 |
第3章 徽州传统漆艺概况及其美学属性 | 第34-46页 |
3.1 徽州传统漆艺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3.1.1 徽州传统漆艺概念界定 | 第34-36页 |
3.1.2 徽州传统漆艺历史发展的地域与气候优势 | 第36页 |
3.1.3 徽州传统漆艺历史发展的人文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3.2 徽州传统漆艺的髹饰工艺及装饰风格 | 第38-44页 |
3.2.1 髹饰工艺的种类 | 第38-42页 |
3.2.2 独特的装饰风格 | 第42-44页 |
3.3 徽州传统漆艺的美学属性 | 第44-46页 |
3.3.1 缓慢性和时间性 | 第44页 |
3.3.2 技术性和劳动性 | 第44-45页 |
3.3.3 间接性和含蓄性 | 第45-46页 |
第4章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及价值体现 | 第46-61页 |
4.1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的定位 | 第46-48页 |
4.1.1 强化室内环境表现的载体 | 第46-47页 |
4.1.2 漆艺独特材料与工艺的凸显 | 第47页 |
4.1.3 民族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彰显 | 第47-48页 |
4.2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中的现代装饰表现形式 | 第48-50页 |
4.2.1 平面装饰表现形式 | 第48页 |
4.2.2 立体装饰表现形式 | 第48-49页 |
4.2.3 综合装饰表现形式 | 第49-50页 |
4.3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中的应用表现类型 | 第50-59页 |
4.3.1 作为空间界面的髹饰材料 | 第50-53页 |
4.3.2 作为家具与陈设的装饰 | 第53-58页 |
4.3.3 作为色彩和光照的表现 | 第58-59页 |
4.4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 第59-61页 |
4.4.1 物用价值 | 第59页 |
4.4.2 审美价值 | 第59-60页 |
4.4.3 文化价值 | 第60-61页 |
第5章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的发展理念与趋势 | 第61-68页 |
5.1 徽州传统漆艺在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 第61-62页 |
5.2 注重环保与科技理念 | 第62-63页 |
5.2.1 环保意识是其生存发展的立足点 | 第62页 |
5.2.2 从科学的角度充分发挥漆艺及媒材的工艺特性 | 第62-63页 |
5.3 物尽其用与以人为本 | 第63-64页 |
5.3.1 徽州传统漆艺注重对实用性领域的开拓 | 第63-64页 |
5.3.2 以人为本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则 | 第64页 |
5.4 徽州传统漆艺纯粹与多元的共存 | 第64-66页 |
5.5 文化渗透与产业化消费 | 第66-68页 |
5.5.1 徽州传统漆艺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 第66页 |
5.5.2 徽州传统漆艺的产业化消费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