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连杆的静动态分析优化及动态载荷等效静态转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1-2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2.1 连杆的有限元静态分析第12-13页
        1.2.2 连杆的优化设计第13-17页
        1.2.3 连杆的有限元动态分析第17-21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连杆的运动和受力分析第22-28页
    2.1 连杆的运动分析第22-25页
        2.1.1 连杆的角位移第23-24页
        2.1.2 连杆的角速度第24页
        2.1.3 连杆的角加速度第24-25页
    2.2 连杆的受力分析第25-26页
        2.2.1 缸内气体压力第25页
        2.2.2 活塞组件的往复惯性力第25-26页
        2.2.3 连杆的惯性力第26页
    2.3 连杆在工作中两个危险的工况第26-27页
        2.3.1 最大受拉工况第26-27页
        2.3.2 最大受压工况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连杆的静态有限元分析第28-37页
    3.1 有限元法概述第28-30页
        3.1.1 有限元法简介第28页
        3.1.2 有限元基本原理第28-30页
    3.2 连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0-33页
        3.2.1 有限元参数化建模第30-31页
        3.2.2 定义单元类型第31-32页
        3.2.3 定义实常数第32页
        3.2.4 定义材料模型第32页
        3.2.5 网格的划分第32-33页
        3.2.6 创建接触对第33页
    3.3 连杆的静态有限元法分析第33-35页
        3.3.1 边界条件第34页
        3.3.2 计算结果和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连杆的静态优化第37-56页
    4.1 优化设计基本理论第37-46页
        4.1.1 结构优化概述第37-39页
        4.1.2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39-41页
        4.1.3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第41-44页
        4.1.4 多岛遗传算法简介第44-46页
    4.2 ANSYS-ISIGHT优化设计的过程第46-49页
        4.2.1 ISIGHT简介第46-48页
        4.2.2 ISIGHT-ANSYS集成优化过程第48-49页
    4.3 连杆的优化设计第49-51页
        4.3.1 确定设计变量第49页
        4.3.2 目标函数的选取第49页
        4.3.3 优化约束条件第49-50页
        4.3.4 优化算法的选取第50-51页
        4.3.5 多岛遗传算法优化参数设置第51页
    4.4 优化过程和分析第51-55页
        4.4.1 优化历程和分析第51-53页
        4.4.2 优化结果和分析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连杆的瞬态分析和优化第56-65页
    5.1 连杆的瞬态动力学分析第56-59页
        5.1.1 瞬态动力学分析简介第56页
        5.1.2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边界条件第56-57页
        5.1.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7-59页
    5.2 连杆的瞬态动力学优化第59-64页
        5.2.1 正交实验法第59-60页
        5.2.2 优化模型的建立第60页
        5.2.3 正交实验法设计第60-61页
        5.2.4 优化结果及分析第61-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连杆的动态载荷等效静态转化第65-75页
    6.1 动态载荷等效静态转化简介第65页
    6.2 等效静态载荷基本理论第65-66页
    6.3 连杆的动态载荷等效静态转化第66-74页
        6.3.1 等效静态载荷节点的选取第66-68页
        6.3.2 关键时间点的识别第68-69页
        6.3.3 动态载荷等效静态转化第69-70页
        6.3.4 计算结果及对比第70-74页
    6.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5-78页
    7.1 总结第75-76页
    7.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