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不同遗传类型噬菌体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0157:H7的灭菌效果以及产生遗传变异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3-30页
    1.1 噬菌体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概况第13-14页
        1.1.1 噬菌体在牛生产中的应用第13页
        1.1.2 噬菌体在羊生产中的应用第13页
        1.1.3 噬菌体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第13-14页
        1.1.4 噬菌体在禽生产中的应用第14页
    1.2 噬菌体在人类医疗健康领域内的应用第14-15页
    1.3 噬菌体在食品安全领域内的应用第15-17页
    1.4 噬菌体应用的安全性以及较抗生素应用的优势第17-18页
    1.5 噬菌体概述第18-26页
        1.5.1 噬菌体研究历史第18-19页
        1.5.2 噬菌体基因组特征及抑菌机制第19-23页
            1.5.2.1 噬菌体基因组特征第19-20页
            1.5.2.2 噬菌体抑菌机制第20-21页
            1.5.2.3 T5基因组特征及其抑菌机制第21-23页
        1.5.3 噬菌体裂解酶概述第23-25页
        1.5.4 噬菌体对细菌DNA的降解机制第25-26页
    1.6 大肠杆菌O157:H7概述第26-27页
        1.6.1 大肠杆菌O157:H7的发现第26页
        1.6.2 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学特性第26页
        1.6.3 大肠杆菌O157:H7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26页
        1.6.4 牛肉污染大肠杆菌O157:H7的控制策略第26-27页
    1.7 大肠杆菌O157:H7 O抗原翻转酶基因概述第27-28页
        1.7.1 大肠杆菌O157:H7 O抗原翻转酶基因功能第27-28页
        1.7.2 大肠杆菌O157:H7 O抗原翻转酶基因系统发生第28页
    1.8 PMA-qPCR概述第28-29页
    1.9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9-30页
2. 研究一、应用PMA-qPCR检测噬菌体灭菌效率及不同噬菌体对大肠杆菌DNA的降解特性第30-47页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31-33页
        2.1.1 噬菌体及菌种第31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1页
        2.1.3 试剂第31-32页
        2.1.4 溶液配置第32-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38页
        2.2.1 菌悬液的制备及浓度测定第33页
        2.2.2 噬菌体悬液的制备及其效价的测定第33-34页
        2.2.3 O-抗原翻转酶基因(wzx)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4页
        2.2.4 Real-time PCR标准品的制备第34-36页
            2.2.4.1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第34页
            2.2.4.2 O抗原翻转酶基因(wzx)PCR第34-35页
            2.2.4.3 PCR产物电泳分析第35页
            2.2.4.4 O抗原翻转酶基因(wzx)PCR产物的回收第35页
            2.2.4.5 O抗原翻转酶基因(wzx)目的片段的连接第35-36页
            2.2.4.6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6页
            2.2.4.7 目的片段成功克隆的确认第36页
            2.2.4.8 标准品的定量第36页
        2.2.5 Real-time PCR第36-37页
        2.2.6 细菌培养及热灭活菌的制备第37页
        2.2.7 PMA质量浓度优化第37页
        2.2.8 PMA对活细菌DNA的结合效果第37-38页
        2.2.9 PMA对不同比例活菌/热灭活菌的影响第38页
        2.2.10 比较Real-time PCR与平板计数法第38页
        2.2.11 PMA对噬菌体灭菌效率准确性的影响第38页
    2.3 数据处理第38页
    2.4 结果第38-44页
        2.4.1 O抗原翻转酶基因(wzx)PCR第38-39页
        2.4.2 R508N O抗原翻转酶基因(wzx)Real-time PCR第39-41页
        2.4.3 R508N检测的平板计数法和Real-time比较第41页
        2.4.4 不同浓度PMA对热灭活R508N基因组DNA的结合效果第41-42页
        2.4.5 活菌R508N对PMA的耐受性第42页
        2.4.6 PMA区分活菌和热灭活菌的能力第42-43页
        2.4.7 PMA在提升噬菌体灭菌效果准确性方面的应用第43-44页
        2.4.8 噬菌体对宿主DNA的降解第44页
    2.5 讨论第44-46页
        2.5.1 关于实验设计的讨论第44-45页
        2.5.2 关于PMA-qPCR的讨论第45页
        2.5.3 关于PMA在提高噬菌体灭菌效率准确性方面的讨论第45-46页
        2.5.4 关于噬菌体对宿主DNA降解的讨论第46页
    2.6 小结第46-47页
3 研究二、噬菌体对牛肉污染大肠杆菌O157:H7的灭菌效果第47-56页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47-48页
        3.1.1 大肠杆菌O157:H7菌株及噬菌体第47页
        3.1.2 试剂第47-48页
        3.1.3 仪器第48页
        3.1.4 溶液及培养基配置第48页
    3.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2.1 菌悬液的制备第48页
        3.2.2 噬菌体悬液的制备第48-49页
        3.2.3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49-50页
            3.2.3.1 样品采集与O157抗原鉴定第49页
            3.2.3.2 大肠杆菌O157:H7和噬菌体的接种第49页
            3.2.3.3 杀病毒液(FeT)的制备第49-50页
            3.2.3.4 噬菌体灭菌效果的检测第50页
            3.2.3.5 牛肉上噬菌体效价检测第50页
    3.3 数据分析第50页
    3.4 结果第50-53页
        3.4.1 牛肉样品表面O157污染和pH值检测第50页
        3.4.2 温度和时间对噬菌体灭菌效果的影响第50-51页
        3.4.3 不同噬菌体在牛肉上对大肠杆菌灭菌效果的比较第51-53页
    3.5 讨论第53-56页
        3.5.1 关于实验设计的讨论第53页
        3.5.2 温度对噬菌体灭菌效果的影响第53-54页
        3.5.3 四种噬菌体对大肠杆菌O157:H7灭菌效果第54-56页
    3.6 小结第56页
4 研究三:PFGE分析大肠杆菌菌株间亲缘关系第56-66页
    4.1 材料第57-58页
        4.1.1 菌株第57页
        4.1.2 主要仪器第57页
        4.1.3 生化试剂第57-58页
        4.1.4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配置第58页
    4.2 方法第58-61页
        4.2.1 制备细胞悬浮液第58页
        4.2.2 胶块制作第58-59页
        4.2.3 细胞裂解第59页
        4.2.4 胶块清洗第59页
        4.2.5 酶切第59页
        4.2.6 制胶第59-60页
        4.2.7 电泳第60页
        4.2.8 染色、成像第60页
        4.2.9 微孔板分析法测定突变菌株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研究第60-61页
    4.3 数据分析第61页
    4.4 结果第61-65页
        4.4.1 酶切分析第61-62页
        4.4.2 四种噬菌体对不同大肠杆菌O157:H7的灭菌效果第62-63页
        4.4.3 噬菌体对大肠杆菌O157:H7遗传突变的影响第63页
        4.4.4 突变菌株与接种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第63-64页
        4.4.5 存活菌株和突变菌株对噬菌体的易感性第64-65页
    4.5 讨论第65-66页
    4.6 小结第66页
5 结论以及创新点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菊与刀》中日英三语版本看世界文学的横向发展和翻译
下一篇:学生译员在中英同传中应对冗余信息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