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法律社会学论文

危难救助制度与道德入法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外国危难救助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第8-20页
    第一节 危难救助制度的早期渊源第8-9页
    第二节 外国危难救助制度的基本模式与发展路径第9-18页
        一、综合性模式:渐进式的发展路径第9-13页
        二、综合性模式:跨越式的发展路径第13-16页
        三、危难救助制度的非典型形态第16-18页
    第三节 比较与启示第18-20页
第二章 中国危难救助制度的演变与当代争议第20-31页
    第一节 中国古代危难救助制度梳理第20-24页
        一、危难救助制度理念及模式第20-21页
        二、对见危不救的法律惩罚第21页
        三、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促进第21-24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危难救助制度梳理第24-28页
        一、危难救助制度概况第24页
        二、见义勇为的地方性保障第24-26页
        三、见义勇为的社会团体保障第26-27页
        四、简要的评价第27-28页
    第三节 关于惩罚见危不救的当代争议第28-31页
        一、呼吁惩罚的观点第28-29页
        二、反对惩罚的观点第29-31页
第三章 道德入法与危难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1-48页
    第一节 道德入法问题的若干学说第31-37页
        一、庞德的道德与法律共治理论第31-32页
        二、德富林与哈特有关道德的法律强制的争论第32-36页
        三、富勒的法律之道德性理论第36-37页
    第二节 道德入法的依据第37-42页
        一、道德作为一般法律之立法依据的合理性第37-39页
        二、危难救助立法的合理性第39-42页
    第三节 道德入法的范围第42-46页
        一、从道德类别的角度来看第42-44页
        二、从行为类别的角度来看第44-45页
        三、从救助主体类别的角度来看第45-46页
    第四节 危难救助的适当制度模式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注释第50-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地区绿墙设计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研究--以济南市平安广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