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选题 | 第9-40页 |
1.1 过渡金属催化的C–P键偶联反应 | 第9-23页 |
1.1.1 C–X亲电试剂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10-15页 |
1.1.2 C–O亲电试剂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15-17页 |
1.1.3 重氮盐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17-18页 |
1.1.4 碘鎓盐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18页 |
1.1.5 芳基氰化物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18-19页 |
1.1.6 硼酸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19-20页 |
1.1.7 羧酸及亚磺酸类化合物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20-21页 |
1.1.8 芳基肼化合物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21-22页 |
1.1.9 炔类化合物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22页 |
1.1.10 三芳基铋化合物参与的C–P偶联反应 | 第22-23页 |
1.2 过渡金属催化的温和条件下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 | 第23-31页 |
1.2.1 Pd催化体系 | 第24-30页 |
1.2.2 Ni催化体系 | 第30-31页 |
1.3 论文选题 | 第31-3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第二章 Ni催化的卤代芳烃的C–P偶联反应 | 第40-61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41-43页 |
2.3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 | 第43-47页 |
2.3.1 Ni催化的卤代芳烃与亚磷酸二甲酯的反应 | 第43-44页 |
2.3.2 Ni催化的卤代芳烃与二苯基氧膦的反应 | 第44-45页 |
2.3.3 Ni催化的卤代芳烃与二苯基膦的反应 | 第45-47页 |
2.4 机理研究 | 第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2.6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2.6.1 Ni催化的卤代芳烃与亚磷酸二甲酯的反应 | 第47页 |
2.6.2 Ni催化的卤代芳烃与二苯基氧膦的反应 | 第47-48页 |
2.6.3 Ni催化的卤代芳烃与二苯基膦的反应 | 第48页 |
2.7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48-5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Ni催化PyBroP活化的酚类化合物的C–P偶联反应 | 第61-75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活化试剂的选择 | 第62页 |
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2-64页 |
3.4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 | 第64-66页 |
3.4.1 Ni催化的PyBroP活化的酚与二苯基氧膦的偶联反应 | 第64-65页 |
3.4.2 Ni催化的PyBroP活化的酚与亚磷酸二烷基酯的偶联反应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66页 |
3.7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66-7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四章 新型次膦酰胺环钯催化的高效Suzuki–Miyaura反应 | 第75-97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76-78页 |
4.3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 | 第78-80页 |
4.3.1 溴代芳烃与普通芳基硼酸的偶联反应 | 第78-79页 |
4.3.2 溴代芳烃与多氟苯硼酸及五元杂环2硼酸的偶联反应 | 第79-80页 |
4.3.3 三氟甲磺酸酯参与的偶联反应 | 第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5 实验部分 | 第81页 |
4.5.1 N2气氛下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 | 第81页 |
4.5.2 空气气氛下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 | 第81页 |
4.6 结构表征 | 第81-9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第五章Pd催化的乙酸的 α-芳基化反应 | 第97-111页 |
5.1 引言 | 第97-98页 |
5.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98-100页 |
5.3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 | 第100-101页 |
5.4 机理研究 | 第101-10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3页 |
5.6 实验部分 | 第103页 |
5.7 结构表征 | 第103-10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全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附录 | 第11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