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地方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1页
        1.2.1 港口物流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2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1.2.3 协同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2.4 现有研究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1-22页
        1.3.1 研究方法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3 研究路径第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30页
    2.1 港口物流概述第23-24页
        2.1.1 港口基本概念第23页
        2.1.2 港口物流基本概念第23-24页
    2.2 腹地有关概述第24-25页
        2.2.1 经济腹地的概念第24页
        2.2.2 港口腹地的概念及划分第24-25页
    2.3 协同学理论概述第25-27页
        2.3.1 协同学理论的简述第25-26页
        2.3.2 协同学理论的重要概念第26-27页
        2.3.3 系统序参量的确定第27页
    2.4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机理分析第27-29页
        2.4.1 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第27-28页
        2.4.2 腹地区域对港口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第28-29页
        2.4.3 港口物流与腹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第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宁波—舟山港与腹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30-45页
    3.1 宁波—舟山港港口发展概况第30-32页
        3.1.1 宁波—舟山港简介第30页
        3.1.2 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现状分析第30-32页
    3.2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第32-34页
        3.2.1 货物吞吐量发展现状分析第32-33页
        3.2.2 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现状分析第33-34页
        3.2.3 港口码头长度与泊位数发展现状分析第34页
    3.3 宁波—舟山港腹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34-44页
        3.3.1 宁波市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34-38页
        3.3.2 舟山市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38-41页
        3.3.3 浙江省总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实证分析第45-59页
    4.1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体系第45-47页
        4.1.1 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第45页
        4.1.2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评价指标第45-47页
    4.2 构建协同评价模型第47-51页
        4.2.1 序参量贡献度函数第48页
        4.2.2 系统协同匹配度函数第48-49页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9-50页
        4.2.4 协同度模型第50页
        4.2.5 协同度划分标准第50-51页
    4.3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实证结果第51-55页
        4.3.1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子系统序参量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第51-52页
        4.3.2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子系统内部协同匹配度的计算结果第52-54页
        4.3.3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子系统间协同匹配度的计算结果第54-55页
    4.4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结果分析第55-58页
        4.4.1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宁波市经济协同度结果的分析第55-56页
        4.4.2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舟山经济协同发展的结果分析第56-57页
        4.4.3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浙江省经济协同度结果的分析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第59-62页
    5.1 强化与上海港协调发展第59页
    5.2 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第59-60页
    5.3 加强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第60页
    5.4 打造港口经济圈第60-61页
    5.5 大力推动智慧型港口建设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佛统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