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取保候审制度概况 | 第9-12页 |
(一) 取保候审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取保候审的特征 | 第10-12页 |
1. 预防性特征 | 第10页 |
2. 保障性特征 | 第10-11页 |
3. 强制性特征 | 第11页 |
4. 临时性特征 | 第11页 |
5. 诉讼依附性 | 第11-12页 |
6. 程序性 | 第12页 |
二、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 | 第12-22页 |
(一) 取保候审适用率较低 | 第12-13页 |
(二) 取保候审适用上有一定的随意性 | 第13-15页 |
1. 取保候审的消极适用 | 第14页 |
2. 取保候审的积极适用 | 第14-15页 |
3. 我国取保候审总体适用比率的随意性 | 第15页 |
(三) 保证金收取、管理、归还混乱 | 第15-19页 |
1. 保证金的收取问题 | 第15-17页 |
2. 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管理问题 | 第17-18页 |
3. 取保候审保证金是否归还的问题 | 第18-19页 |
(四) 取保候审监督制约机制缺失 | 第19-20页 |
(五) 取保候审保后执行问题 | 第20-22页 |
1. 执行机关的执行意识问题 | 第20-21页 |
2. 取保候审机关的执行机构问题 | 第21页 |
3. 关于取保候审执行机关与决定机关脱节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三、取保候审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2-34页 |
(一) 取保候审立法上存在缺陷 | 第22-26页 |
1. 取保候审的法定适用条件有太大的随意性 | 第22-25页 |
2.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规定不够详尽 | 第25-26页 |
(二) 取保候审执法上存在缺陷 | 第26-32页 |
1. 执法机关对取保候审认识不足 | 第26-29页 |
2. 执法机关本身的利益驱动 | 第29-30页 |
3. 违反取保候审措施无惩罚机制 | 第30-31页 |
4. 关于执法环境不宽松 | 第31-32页 |
(三) 刑事司法体制对取保候审的影响 | 第32-34页 |
1. 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 | 第32-33页 |
2. 公、检、法程序上的分工 | 第33页 |
3. 取保候审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 第33-34页 |
四、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方法 | 第34-38页 |
(一) 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 第34-36页 |
(二) 制定统一的取保候审保证金收取管理制度 | 第36页 |
(三) 在决定没收保证金时引入听证程序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