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视域下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2-3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一) 时代需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第12页 |
(二) 研究需要——深化特级教师研究 | 第12页 |
(三) 希望所在——成为一名好老师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 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 | 第14-16页 |
(二) 特级教师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四) 研究述评 | 第20-22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一) 过程哲学 | 第22页 |
(二) 特级教师 | 第22页 |
(三) 教师专业发展 | 第22-23页 |
五、研究途径 | 第23-28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3-2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六、论文结构 | 第28-30页 |
第1章 选择,我们以这样的姿态出发 | 第30-43页 |
一、心中的教师梦 | 第30-32页 |
(一) 成为教师,与书为伍 | 第30-31页 |
(二)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 | 第31-32页 |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32-36页 |
(一) 身在农家,别无选择 | 第32-33页 |
(二) 家中老大,扛起责任 | 第33-34页 |
(三) 为爱留下,愿做教师 | 第34-35页 |
(四) 父辈期望,承袭家业 | 第35-36页 |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一) 女孩子当教师更稳定 | 第36-37页 |
(二) 师范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 第37-38页 |
四、必然或偶然的结果 | 第38-41页 |
(一) 命中注定成为教师 | 第38-39页 |
(二) 阴差阳错成为教师 | 第39-41页 |
五、小结 | 第41-43页 |
(一) 相同的起跑线 | 第41-42页 |
(二) 作为一名教师的起点 | 第42-43页 |
第2章 教师,我们共同的名字 | 第43-56页 |
一、初登讲台的教师 | 第43-46页 |
(一) 在学习中生成更好的个体 | 第43-44页 |
(二) 在自我要求中生成更好的个体 | 第44-45页 |
(三) 在被动工作中迷失自我 | 第45-46页 |
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 第46-49页 |
(一) 得到与失去,都在这里 | 第46-47页 |
(二) 荣誉与责任,都在肩上 | 第47-49页 |
三、教师,我们无法舍弃的名字 | 第49-51页 |
(一) 做自我严格要求的教师 | 第49-50页 |
(二) 做具有科研意识的教师 | 第50-51页 |
四、小结 | 第51-56页 |
(一) 认同或否定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 第51-54页 |
(二) 在自我认同中不断生成 | 第54-56页 |
第3章 教学,我们这样对待 | 第56-72页 |
一、教师的日常生活 | 第56-60页 |
(一) 备课:教材、教辅、同事与网络 | 第56-57页 |
(二) 上课:培养兴趣与经历学习 | 第57-59页 |
(三) 批改作业: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 第59-60页 |
二、教材之外更为生动的课堂 | 第60-63页 |
(一) 创造表演的舞台 | 第60-61页 |
(二) 在大自然中的课堂 | 第61-62页 |
(三)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 | 第62-63页 |
三、科研、培训、反思和创造中发展 | 第63-68页 |
(一) 教育科研的魅力 | 第63-65页 |
(二) 培训中收获成长 | 第65-66页 |
(三) 反思、创造中生成 | 第66-68页 |
四、小结 | 第68-72页 |
(一) 创造或墨守成规带来不一样的教学 | 第68-70页 |
(二) 在过程中激发生命的活力 | 第70-72页 |
第4章 学生,我们这样理解 | 第72-84页 |
一、师生之间的淡淡幸福 | 第72-75页 |
(一) 来自学生成长的成就感 | 第72-74页 |
(二) 师与生的共情 | 第74-75页 |
二、师生共同演绎的故事 | 第75-78页 |
(一) 无奈和遗憾的生命 | 第75-77页 |
(二) 那些欢笑声 | 第77-78页 |
三、寻求生命的栖息 | 第78-81页 |
(一) 教师的另类管理 | 第78-80页 |
(二) 追求生命的生成 | 第80-81页 |
四、小结 | 第81-84页 |
(一) 共情或疏离带来不一样的交往 | 第81-83页 |
(二) 以过程的观点看待学生生命 | 第83-84页 |
第5章 成与败,我们成长的翅膀 | 第84-105页 |
一、苦乐酸甜的教师生活 | 第84-87页 |
(一) 怎样当班主任 | 第84-85页 |
(二) 日常之外的必须 | 第85-87页 |
二、在经历中收获成长 | 第87-96页 |
(一) 在学校中凸显自我或默默无闻 | 第88-91页 |
(二)感受来自学生的幸福或无奈 | 第91-94页 |
(三) 教师同伴是队友或陌路人 | 第94-96页 |
三、行走在路上的我 | 第96-102页 |
(一) 股长的坎儿 | 第97-98页 |
(二) 一节课之后的涅槃重生 | 第98-99页 |
(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 第99-102页 |
四、小结 | 第102-105页 |
(一) 自强或妥协带来不一样的生命 | 第102-103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节奏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 第103-105页 |
第6章 自我,与生命的联结 | 第105-120页 |
一、与教师职业的联结 | 第105-111页 |
(一) 认识并接受自己的职业 | 第105-107页 |
(二) 以新人的姿态踏实工作 | 第107-109页 |
(三) 用心对待自己的角色和工作 | 第109-111页 |
二、与书籍的联结 | 第111-115页 |
(一) 以书籍指导行动 | 第112-113页 |
(二) 以书籍扩充知识 | 第113-114页 |
(三) 以书籍丰富内心 | 第114-115页 |
三、教师宇宙的自我构建 | 第115-118页 |
(一) 做具有生活情趣的教育者 | 第115-116页 |
(二) 生命的自我修炼 | 第116-118页 |
四、小结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附录1 访谈记录 | 第123-125页 |
附录2 特级教师访谈提纲 | 第125-126页 |
附录3 非特级教师访谈提纲 | 第126-127页 |
附录4 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 第127-13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1页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131-132页 |
后记 | 第132-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