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湖泊富营养化概述 | 第10-11页 |
1.1.2 富营养化湖泊磷元素概述 | 第11-15页 |
1.2 控制富营养化水体内源磷释放技术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1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5-16页 |
1.2.2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6页 |
1.2.3 生态修复技术 | 第16-17页 |
1.3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思路回顾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8-20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2.1.1 底泥的采集 | 第20页 |
2.1.2 菌株 | 第20页 |
2.1.3 培养基配方 | 第20-21页 |
2.1.4 试剂 | 第21-23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1 水样及泥样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第24页 |
2.2.2 重金属抑制微生物活性预实验 | 第24-25页 |
2.2.3 甲醛抑制微生物活性预实验 | 第25页 |
2.2.4 甲醛抑制微生物活性水缸模型实验 | 第25-26页 |
2.2.5 微生物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实验 | 第26页 |
2.2.6 底泥湿热灭菌对比及有机质含量对底泥磷吸附的影响实验 | 第26-27页 |
2.2.7 等温吸附-解吸实验 | 第27页 |
2.2.8 动力学实验 | 第27页 |
2.2.9“以氮控磷”实验 | 第27-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9页 |
3.1 重金属抑制微生物活性预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3.2 甲醛抑制微生物活性预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3.3 甲醛抑制微生物活性水缸模型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3.4 微生物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3.4.1 实验期间水体及底泥总细菌数量变化 | 第33页 |
3.4.2 实验期间上覆水TP、DO、ORP和pH变化 | 第33-35页 |
3.4.3 实验前后底泥TP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5 底泥灭菌对比及有机质含量对底泥磷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3.5.1 底泥湿热灭菌后理化性质对比 | 第36-37页 |
3.5.2 上覆水TP、SOP变化 | 第37-38页 |
3.5.3 实验前后底泥总磷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3.6 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3.6.1 等温吸附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3.6.2 等温解吸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3.7 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 | 第41-49页 |
3.7.1 上覆水氮素变化 | 第44-45页 |
3.7.2 上覆水TP和SCOD变化 | 第45-46页 |
3.7.3 底泥有机质、TN、TP含量变化 | 第46-48页 |
3.7.4 实验前后上覆水和底泥细菌总数变化 | 第48-49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9-52页 |
4.1 杀菌剂的选择 | 第49页 |
4.2 微生物活动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底泥磷等温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 | 第50页 |
4.4“以氮控磷”治理富营养化湖泊新思路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