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意象的河北省平原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国家政策的启示 | 第10页 |
1.1.2 我国农村建设现状 | 第10-11页 |
1.1.3 平原区农村建设的特点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2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2.乡村意象视角下的农村面貌 | 第18-26页 |
2.1 乡村意象 | 第18-20页 |
2.1.1 意象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乡村意象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19页 |
2.1.3 乡村意象与城市意象 | 第19-20页 |
2.2 乡村意象视角下农村面貌的构成要素 | 第20-24页 |
2.2.1 道路交通 | 第20-21页 |
2.2.2 宅院空间 | 第21-22页 |
2.2.3 邻里交流空间 | 第22页 |
2.2.4 公共服务空间 | 第22-23页 |
2.2.5 生态环境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河北省平原区农村面貌现状调研分析 | 第26-40页 |
3.1 调研目标、范围、方法和内容 | 第26-28页 |
3.1.1 调研目标 | 第26页 |
3.1.2 调研范围 | 第26-27页 |
3.1.3 调研方法 | 第27页 |
3.1.4 调研内容 | 第27-28页 |
3.2 山麓平原地区——南张村 | 第28-32页 |
3.2.1 南张村概况 | 第28-29页 |
3.2.2 农村面貌构成要素现状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3.3 冀中平原地区——天宫寺村 | 第32-35页 |
3.3.1 天宫寺村概况 | 第32-33页 |
3.3.2 农村面貌构成要素现状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3.4 滨海平原地区——黄粟沽村 | 第35-39页 |
3.4.1 黄粟沽村概况 | 第35-37页 |
3.4.2 农村面貌构成要素现状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3.5 河北省平原区农村面貌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4.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第40-54页 |
4.1 理念与原则 | 第40-41页 |
4.1.1 核心理念 | 第40-41页 |
4.1.2 基本原则 | 第41页 |
4.2 村庄总体规划 | 第41-42页 |
4.2.1 村庄总体布局 | 第41-42页 |
4.2.2 整体风貌控制 | 第42页 |
4.3 道路交通改造提升规划 | 第42-45页 |
4.3.1 动态交通 | 第42-44页 |
4.3.2 静态交通 | 第44-45页 |
4.4 宅院空间改造提升规划 | 第45-48页 |
4.4.1 院落空间 | 第45-46页 |
4.4.2 住宅建筑 | 第46-48页 |
4.5 邻里交流空间改造提升规划 | 第48-49页 |
4.6 公共服务空间改造提升规划 | 第49-51页 |
4.7 生态环境改造提升规划 | 第51-52页 |
4.8 基础设施与安全防灾设施改造提升规划 | 第52-54页 |
4.8.1 基础设施 | 第52-53页 |
4.8.2 安全防灾设施 | 第53-54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5.设计实践研究——以保定市定兴县天宫寺村为例 | 第54-67页 |
5.1 村庄建设现状简述 | 第54-55页 |
5.1.1 村庄建设现状 | 第54-55页 |
5.1.2 村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页 |
5.2 村庄总体规划策略 | 第55-58页 |
5.2.1 规划依据 | 第55-56页 |
5.2.2 总体规划布局结构 | 第56页 |
5.2.3 整体风貌控制 | 第56-57页 |
5.2.4 规划重点 | 第57-58页 |
5.3 村庄重点专项规划策略 | 第58-65页 |
5.3.1 道路交通 | 第58-59页 |
5.3.2 宅院空间 | 第59-60页 |
5.3.3 邻里交流空间 | 第60-61页 |
5.3.4 公共服务空间 | 第61-63页 |
5.3.5 生态环境 | 第63页 |
5.3.6 基础设施和安全防灾设施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67页 |
6.1.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67页 |
6.1.2 研究创新点 | 第67页 |
6.2 研究尚待深入及拓展空间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