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1 自噬的研究进展 | 第17-30页 |
1.1 自噬分类 | 第17-19页 |
1.1.1 大自噬、小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 第17-18页 |
1.1.2 线粒体自噬 | 第18页 |
1.1.3 内质网自噬 | 第18-19页 |
1.1.4 核糖体自噬 | 第19页 |
1.2 自噬的生物调节 | 第19-22页 |
1.2.1 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19-22页 |
1.2.2 自噬的信号通路 | 第22页 |
1.3 线粒体在自噬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1.4 自噬和凋亡 | 第23页 |
1.5 自噬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3-24页 |
1.5.1 自噬体形态学的直接观察 | 第23-24页 |
1.5.2 对自噬相关蛋白或基因的间接检测 | 第24页 |
1.5.3 自噬通路调控检测法 | 第24页 |
1.6 自噬与疾病 | 第24-29页 |
1.6.1 自噬与退行性疾病 | 第24-26页 |
1.6.2 自噬与肿瘤 | 第26-27页 |
1.6.3 自噬与心血管疾病 | 第27页 |
1.6.4 自噬与肺部疾病 | 第27-28页 |
1.6.5 自噬与骨疾病 | 第28-29页 |
1.7 展望 | 第29-30页 |
2 实验一MPP~+对SH-SY5Y的最佳损伤条件试验 | 第30-4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2.1.1 细胞株 | 第30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2.1.3 细胞培养及药品配置 | 第30-32页 |
2.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2-34页 |
2.2 结果 | 第34-42页 |
2.2.1 MTT法检测结果 | 第34-36页 |
2.2.2 Fluoro-Jade C(FJC)染色法标记MPP~+诱导SH-SY5Y细胞的凋亡 | 第36-39页 |
2.2.3 Hoechst 33342 染色检测MPP~+对SH-SY5Y细胞的损伤 | 第39-42页 |
3 实验二PGC-1α 过表达慢病毒的构建 | 第42-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51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3.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3-51页 |
3.2 结果 | 第51-55页 |
3.2.1 菌落PCR鉴定结果 | 第51页 |
3.2.2 阳性克隆测序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3.2.3 转染后细胞荧光观察 | 第52-53页 |
3.2.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3.2.5 ELISA法滴度检测 | 第54-55页 |
4 实验三PGC-1α 过表达对PD细胞模型的影响 | 第55-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4.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5-58页 |
4.2 结果 | 第58-67页 |
4.2.1 荧光检测慢病毒感染SH-SY5Y细胞后的表达以及转染效率 | 第58-59页 |
4.2.2 不同组别慢病毒感染SH-SY5Y细胞后的表达情况 | 第59-61页 |
4.2.3 MTT法检测慢病毒感染SH-SY5Y后细胞的存活率 | 第61-62页 |
4.2.4 PGC-1α 过表达后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62-67页 |
5 实验四PGC-1α 过表达对PD小鼠模型的影响 | 第67-8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0页 |
5.1.1 仪器与试剂 | 第67-68页 |
5.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8-70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70-83页 |
5.2.1 PGC-1α 过表达对PD小鼠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 第70-73页 |
5.2.2 PGC-1α 过表达对PD小鼠黑质PGC-1α 表达的影响 | 第73-76页 |
5.2.3 PGC-1α 过表达对PD小鼠黑质Iba1表达的影响 | 第76-79页 |
5.2.4 PGC-1α 过表达对PD小鼠黑质GFAP表达的影响 | 第79-83页 |
6 讨论 | 第83-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7页 |
附录 | 第97-99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研究的课题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