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产β-葡聚糖酶菌株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 第10-2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0-13页 |
1.1.1 材料 | 第10-11页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1页 |
1.1.3 菌株、质粒及试剂盒 | 第11页 |
1.1.4 培养基 | 第11-12页 |
1.1.5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12-1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3-17页 |
1.2.1 菌种的分离筛选 | 第13页 |
1.2.2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3-15页 |
1.2.3 菌种的初步鉴定 | 第15-17页 |
1.2.3.1 菌落形态及显微形态观察 | 第15页 |
1.2.3.2 菌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5-17页 |
1.2.3.2.1 目的基因PCR扩增及回收纯化 | 第15-16页 |
1.2.3.2.2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16页 |
1.2.3.2.3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16-17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1.3.1 菌种的初筛 | 第17页 |
1.3.2 菌种的复筛 | 第17-18页 |
1.3.3 菌种SK-1 的鉴定 | 第18-21页 |
1.3.3.1 菌株SK-1 的菌落特征 | 第18页 |
1.3.3.2 菌株SK-1 的显微特征 | 第18-19页 |
1.3.3.3 菌株SK-116S rDNA片段的克隆 | 第19-20页 |
1.3.3.4 菌株SK-116S rDNA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20-21页 |
1.4 结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β-葡聚糖酶表达单元的构建及在啤酒酵母中的表达 | 第22-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材料 | 第22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3 菌株、质粒及试剂盒 | 第22页 |
2.1.4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1.5 主要试剂配置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合成引物 | 第23-24页 |
2.2.2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24-25页 |
2.2.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5-28页 |
2.2.3.1 ADH4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5-26页 |
2.2.3.2 MPa2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6页 |
2.2.3.3 MPa2-BGL3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2.2.3.4 PGK1-ADH4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7页 |
2.2.3.5 PGK1-MPa2-BGL3-ADH4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7-28页 |
2.2.3.6 PGK1-MPa2-BGL3-ADH4-YEp352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8页 |
2.2.4 重组酵母工程菌株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4.1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9页 |
2.2.4.2 酵母工程菌株β-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2.3.1 β-葡聚糖酶基因与调控序列的PCR扩增 | 第30页 |
2.3.2 β-葡聚糖酶基因与调控序列的测序 | 第30-32页 |
2.3.2.1 PGK1的测序结果 | 第31页 |
2.3.2.2 MPa2的测序结果 | 第31页 |
2.3.2.3 BGL3的测序结果 | 第31-32页 |
2.3.2.4 ADH4的测序结果 | 第32页 |
2.3.3 PGK1-MPa2-BGL3-ADH4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2-35页 |
2.3.4 PGK1-MPa2-BGL3-ADH4-YEp352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2.3.5 PMBA-YEp352转化及重组酵母的筛选 | 第36-37页 |
2.3.6 啤酒酵母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测定 | 第37页 |
2.4 讨论 | 第37-38页 |
2.5 结论 | 第38页 |
表达载体构建流程图 | 第38-41页 |
第三章 重组啤酒酵母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41-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1.1 材料 | 第41页 |
3.1.2 仪器 | 第41页 |
3.1.3 菌株 | 第41页 |
3.1.4 培养基 | 第41页 |
3.1.5 主要试剂配置 | 第41-4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2.1 重组酵母及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 | 第42页 |
3.2.2 β-葡聚糖酶的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42页 |
3.2.3 β-葡聚糖酶酶学参数的测定 | 第42-43页 |
3.2.3.1 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42-43页 |
3.2.3.2 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43页 |
3.2.3.3 最适pH的测定 | 第43页 |
3.2.3.4 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3.3.1 最适反应温度 | 第43-44页 |
3.3.2 酶的热稳定性 | 第44-45页 |
3.3.3 最适pH | 第45页 |
3.3.4 酶的pH稳定性 | 第45-46页 |
3.4 讨论 | 第46页 |
3.5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重组酵母菌株的发酵性能测定 | 第47-5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4.1.1 材料 | 第47页 |
4.1.2 仪器 | 第47页 |
4.1.3 菌株 | 第47页 |
4.1.4 培养基 | 第47-48页 |
4.1.5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2.1 凝聚性的测定 | 第48页 |
4.2.2 发酵度的测定 | 第48-49页 |
4.2.2.1 外观发酵度 | 第48-49页 |
4.2.2.2 真实发酵度 | 第49页 |
4.2.3 降糖速度的测定 | 第49页 |
4.2.4 双乙酰的测定 | 第49-50页 |
4.2.5 死灭温度 | 第50页 |
4.2.6 绘制生长曲线 | 第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3.1 凝聚性 | 第50-51页 |
4.3.2 发酵度 | 第51页 |
4.3.3 降糖速度的测定 | 第51-52页 |
4.3.4 双乙酰的测定 | 第52页 |
4.3.5 死灭温度的测定 | 第52-53页 |
4.3.6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53-54页 |
4.4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综述 | 第59-7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